「活到九十不稀奇,健康七十古來稀。要想人生真快樂,精華都在態度裏。以哲學認識世界,以科學觀察社會。以醫學珍愛世界,以坦然面對人生。」健康與快樂,人類最美好的追求;活到一百歲,是人人都可以實現的目標。其實不然,說時容易做時難。世界上真有 50% 是死於無知,反正我相信。世人都知曉「中風」,醫學上稱為「腦卒中」,然而,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真正懂的委實不多。筆者早過耄耋,垂垂老矣!尚可稱「亞健康老頑童」,從事高校醫教研數十載,春去冬來,要迎來甚眾的中風病人的康復與離去,如影歷歷,記憶猶新。特向海內外老友們簡介腦卒中相關知識,僅供參考。
「腦卒中」病死率、致殘率很高,談中風色變,有人稱它為「死神」、「惡魔」。關鍵病理是腦血管突然發生堵塞或破裂,導致腦部血管循環障礙,引發局限性腦功能異常,如語言含混不清,一側手腳無力、頭暈、嘔吐、肢體麻木等,此乃危象。中風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之分。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破裂出血,即腦溢血,佔全部中風約 20%;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堵塞導致腦組織缺血壞死,即「腦梗死」約佔 80%;病灶直徑在二厘米以內之腦梗死,又叫「腔隙性腦梗死」,簡稱「腦梗」。
人的大腦是「最高司令部」,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結構極複雜靈巧,負責人的意識、思維、運動(身體運動,語言表達)、感覺(視覺,位置覺,語言理解,身體感覺)等生理功能。發生中風時,這些功能會受損或喪失,一旦出現意識不清、看不見、聽不懂、眩暈和站立不穩、半邊身體不能動、說話不清楚、半邊身體麻木等,必須首先警醒可能是突發中風了,立即進醫院搶救。老友們要時刻警惕腦卒中的「蛛絲馬跡」,莫把生命當兒戲。病急似雷雨電閃。
中醫首部經典 ——《黃帝內經》闡明「上工治未病」,強調未病先防,「預防第一」,意義重大。要預防中風的發生和再發,控制好危險因素是關鍵。在中風的推手中,有些是難以控制的,如年齡、性別、遺傳因素等,但有很多因素中是能控制的,如血壓、血糖、血脂、血稠度、體重、吸煙、飲酒、情緒激動、便秘、飽餐、寒冷、洗澡意外、緊張、過勞等。仔細掌控好這些危險因素,則可將中風的再發風險降至最低。尤其是高血壓性腦出血,因血壓驟升導致顱內血管破裂,病勢兇險。若出血量大,部位顯要,危在旦夕,即使大難不死,也會留下偏癱等後遺症,生活難以自理。因此,嚴防死守住高血壓突變,消除中風重要誘因。牢記「時間就是生命」!一旦發現疑似中風,盡速就醫莫拖延。必須立即撥打「911」急救電話,盡快救治,不可延誤寶貴時間。千萬不可存僥倖心理,家屬誤以為手腳活動不靈、半身發麻,休息一會兒會好轉,造成醫療延遲,產生猝死,後悔晚矣!遺恨終生,難以彌補,警鐘長鳴!
老年人血壓不高,也要謹防腦卒中。因為老年人大多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只是程度不同。為了克服血管硬化的阻力,使腦部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就必須維持較高的血壓,所以老年人血壓要比青壯年健康人要高些。但血壓不可過高,以免突發中風。有此可見,許多高血壓老人,必須服用降壓藥,這與腦部求血供升壓相衝突,此乃「落花流水春去也」。
我發現過往的中風中,不少病人起先血壓並不高,一覺醒來天亮了,則突然發生暴風驟雨般中風危象。因人入睡後,全身循環血量減少,血粘度上升,血流變緩,血壓偏低,若有腦動脈高度狹窄,頸動脈斑塊形成,阻塞超過 70% 以上,或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症、高黏度血症等危險誘因,則會迅即發生腦供血不足,輕則出現全身疲乏、周身無力、頭痛頭暈、耳鳴眼花等不適;重則發生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卒死。所以血壓正常老年人,也因常去正規醫院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血粘度、頸動脈硬化阻塞等程度,採取相應防治措施,刻不容緩。
「腦卒中」急救,「時間就是大腦」!每耽誤一分鐘,就有一百萬個神經細胞死亡。腦梗死病人一旦錯過急救時間,無藥無法能挽救,花錢無用。須及時溶栓急救,且必須在六小時內迅速治療,搶救瀕死狀態神經細胞,並防病況惡化,減少嚴重併發症,力求康復。祈求逢凶化吉又呈祥,但願上帝保佑。
「腦出血性中風」預後,視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相關;若出血少,血腫位於腦葉、基底部和小腦的,預後較好;出血多,血腫雖不算太大,但位於丘腦、腦幹等重要區域(生命中樞)的,後果不好。治療是用藥還是開刀?有爭議。目前公認是血腫位於腦葉、基底部與小腦,出血小於二十毫升,血腫直徑小於二厘米,神志清,可用藥治,如止血、脫水、降壓等,預後好。若血腫位於腦丘、腦幹等中樞,即使血腫不大,不論藥物或開刀,預後差。血腫位於腦葉、基底節、出血量大於三十毫升,小腦出血大於十毫升,血腫壓迫腦組織,有腦疝症候,中度昏迷者,應立即手術,解除血腫壓迫,降顱内壓,搶救生命,乃屬無奈。
容易忽視小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小中風」。係顱內血管堵塞引發之一邊性、短暫性、局灶性腦缺血引發神經功能障礙,如一時性失明、視物重影、口齒不清、半邊肢體麻木、乏力、活動障礙、頭暈、站立不穩等。但發作時間多為五至二十分鐘或一小時,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多可自行緩解,常為老年人忽視,多在吃飯、打麻將、看電視時發生,不久恢復。不知「小中風」,悲從中來!
要知「小中風」是「腦卒中」前奏,且復發率極高,佔 20% 左右,且致殘率很高。特別對高危人群更因當心,發現異常,迅即就醫。
腦血管 CT 是利器,無創、方便、安全可靠,宜請專家審定,儘速施檢。腔隙性腦梗死,較常見。多因小動脈硬化阻塞,深部點狀出血、壞死、液化,CT 可確診。要求高齡老人儘量堅持長期服用「腸溶性阿斯匹靈」100-150 毫克(mg),且同時嚴控血壓、血糖、血脂、體重等,以求降低「腔梗」復發率。老年人注意不必定期輸液,所謂「通暢血管」勞而無功,不能防治腦卒中。休要迷信。
臨床觀察研究證實,腦卒中復發率很高,「死神」緊跟隨。中風病人大難不死,除後遺症外,更易發「心肌梗死」,猶如雪上加霜,距死期不遠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更屬高風險人群。
預防腦卒中再發措施:
一.控制血壓。每天自測,合理用藥。血壓 140/80 毫米汞柱(mmHg),食鹽六克,禁煙。
二.定期查血脂。服用「他汀類降脂藥」,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 2.6 毫摩爾/升以下,若同時存多危因素,宜控至 2.06 毫摩爾/升(70mg/分升)。
三.定期查血糖。老年人空腹血糖控在 8.5 毫摩爾以下,餐後兩小時 10 毫摩爾以下。
四.戒菸限酒。紅酒每日不超過 50 毫升,啤酒不超過 500 毫升,儘量不飲酒。
五.服用抗小血板藥物:每晚堅持服用「腸溶性阿斯匹靈」「100-150 mg」,不可停。
六.堅持功能鍛鍊。若已發生中風後遺症,要堅持多功能鍛鍊活動,力求康復。
腦卒中後三個月內是康復的黃金期。發病後四十八小時酌情康復訓練,醫生指導。目前全球尚無徹底治療腦卒中的特殊有效藥物,只能綜合治療,中西醫結合。預防中風,可補點「葉酸」、維生素 B6、B12 有裨益。老友們要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坦然面對人生。記住: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不畏死亡,死而無憾。安樂到人生終點。
會睡乃養生良方
老年人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也是最省事的養生方法。「眠食兩者」,乃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可補充能量,恢復精力,即「養陰培元」之效。中醫睡眠是指:陰氣盛則「寐」(入眠),陽氣盛則「寤」(醒來)。因此,在夜間應在「亥」時(21 點-23 點)上床,力爭在「子時」(23 點-1 點)進入最佳睡眠狀態。根據中醫學首部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之睡眠理論,在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叫做合陰,為一天中陰氣最重要之時,陰主靜,所以必需長眠幸福,養精蓄銳,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應能頤養天年。筆者乃中西醫結合醫師,一生睡眠處於最佳狀態,文革中蒙冤多年,心中坦然,仍沒有失眠。如今耄耋外貌則年輕十歲,仍有活力,未現老態,感謝老天公平正義。「無憂無慮坐春風」,皆大歡喜。
一.子午覺:首先提倡子午覺。「子、午」時候係人體經氣「合陰」與「合陽」之際,完全有利於養陰與養陽。晚上十一點以前入睡,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午覺只需在午時休息完三十分鐘即可,因為這是合陽之際,陽氣盛,因此效果佳,工作有起色。
二.午覺:許多老年人都有午睡習慣,若是睡不好,反而不舒暢。午餐後應該休息十五至三十分鐘再去午睡,如飯後立即躺下,有可能影響消化,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三十至六十分鐘為宜。避免睡在風口上,胸腹部要蓋點薄被、毛毯等物,視氣候狀況選用,以免受風寒襲擊。
三.瞌睡:老人們打瞌睡仍屬正常生理現象,能起到對身體充電作用。然而,上了年紀卻日日多次呵欠連連,就應高度警惕,考慮是否為腦血管疾病的前奏,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不必遲疑。
四.安睡:睡前減慢呼吸節奏,可採取適當靜坐、散步、或在安靜處閉目養神;或看一下慢節奏電視,聽低緩輕音樂等,使人體入靜,靜則生陰,陽盛則寐。然後上床,達到精神內守。講究睡前要安定情志可喝點牛奶、溫水泡足、足底按摩,以利心腎相交,水火相濟,陰陽相合,相得益彰。
五.睡醒:注意在冬春季節,清晨老人醒來時常多發突然中風,因老人機體功能衰退,動脈硬化,彈性減弱,從臥位迅即變立位,由靜態變動態,血流動力學改變,生理功能難調節,血壓急劇起伏,導致腦血管血栓或破裂出血,突發中風危險,屢見不鮮。因此,老人起床時,要求「三個半分鐘」,即平躺半分鐘,在床上半分鐘,在床沿坐半分鐘。可防止血壓驟變意外。總之,睡眠是人體平衡陰陽重要手段,為養生第一良方。「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相處,節陰陽而調剛柔」,通過良好的睡眠提高正氣和抗病能力,此乃中醫養生思想簡單而獨到體現,卓有成效,長命百歲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