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六日週末,有幸參加石青文友聯誼會,欣聞世界茶文化創會會長黃楷棋先生講述「喫茶趣」。闡發幽微,深闢入裏,敬佩之餘,因茶趣牽動鄉愁,值玆天寒歲暮,急景凋年,垂老天涯,難免憶及家國瑣事、故鄉飲茶一道,文化源遠流長。我不免就所見所聞,狗尾續貂,也略談茶趣。
我的老家在四川重慶市郊,巴縣歌樂山麓的楊家坪,沿歌樂山迤邐而南,過了壁山青木關,即為巴嶽山,綿延二百餘里,盛產「巴嶽茶」。唐詩,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夜雨,剪燭西窗,以茶當酒,可以訴衷腸、談別緒。因此,我聞見所及,多為巴蜀文化的飲茶故事。
一﹒茶為國飲
茶為日常生活所必需,開門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茶為飲料所必需,七事之中,不及煙酒,蓋因其非日常必需。飲茶普及全國,在我國堪稱為國飲,眾見皆同之故也。
以茶為國飲,堪比擬於西方各國之飲咖啡。東西方,茶與咖啡,各為國飲,文化背景不同,其所涵泳生活之情趣並不一樣,飲茶是生活藝術的一種方式,注重其情趣,日本人稱為茶道,因其超邁流俗,崇尚正派,謂之曰「純吃茶」這種藝術型式,我因異於習俗,未能深入觀察,但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一書,品茗論茶,則認為是中華文化之上乘。飲德食和,甘純雋逸,潤澤五中而超然物(境)外。李漁《閒情偶寄》一書,品茶為逸友,酒為豪俠,而吸煙則為魔障耳。蓋因酒以銷愁,藉求麻醉也,麻醉則渾然忘我。茶以濾思,濾思則心定神閒。雖然人際關係,多借茶、煙、酒為媒介啟發,茶如涓涓細流,酒則掛瀑澎湃,煙乃氤氳迷惘矣。
西方人之飲咖啡,似乎未能凸出,而可謂為生活藝術的方式。有茶會而未有咖啡會,有茶道而未聞有咖啡道,茶為主題,咖啡或稱配偶,餐飲時,咖啡如影隨行,作伴食物之飲料也。
古人林泉幽致,常品茗而非酗酒,蘭亭雅集,舞雩歸詠,竹林賢彥,雅頌弦歌,兩晉風流,皆寄興以茶。
茶為國飲,西方人亦了解其中三昧。加州大學校際名教授喬治司徒華(Dr. George R. Stewart)在其名著《美國人的生活方式》(American Ways of Life)一書,提到中美兩國飲食文化的不同,他說美國人食牛肉(Beef-Eater)飲咖啡,中國人食豬肉(Pork-Eater),飲茶。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三寶太監鄭和,早已下西洋。若非貿易風(Trade Wind)捲他去東歐及北非,則可能要橫渡太平洋,那時美國人必要吃豬肉,飲紅茶了。
社會學家陳仁炳博士,曾談及中國飲食文化,把其分類為:(一)辣椒區域,(二)大蒜區域,(三)魚蝦區域。山地的辣妹子辣,燕趙的關西大漢蒜味難堪,東南沿海漁米人家,如入鮑魚之肆,腥氣十足。唯有飲茶文化,近悅遠來,獨領風騷,舉國風從。
二﹒淺談茶的故事
(甲)茶的種類。茶的種類,科目綦繁,分門別類,分析如下。
(一)以產茶地區為名者,如:普洱(雲南)、沱茶(四川)、龍井(浙江)、武夷(福建)、蒙茶(西康)、凍頂(臺灣)等。
(二)以茶性色香為名者,如:紅茶、綠茶、烏龍、碧螺春等。
(三)以茶中之原料為名者,如:清茶、奶茶、釅茶、油茶、藥茶、麥茶、米茶、荊介、蓮露、丹桂、茱莉花茶等。
(四)以製作形狀為名者,如:磚茶、餅茶及泡沫茶等。
(五)以茶選水泉而烹者,有龍井、虎跑、突趵、兩前、蓮露、瓊枝集雪、松梢滴露、龍涎、天下第一泉及天下第二泉、活泉(江流之中鋒)、雪泉(罐裝之積雪)等。
(六)以時候所製作茶葉為名者,有雨前(清明茶)、梅後(黃梅節後)、清和(夏茶)、春茶等。
(乙)茶的文化。飲茶成習,形成規矩制度,約定成俗,衍生飲茶的文化。
(一)飯茶 – 粵人餐飲,茶在飯前,飯後甜點;川人飯前茶盤四色,僅水果甜食,飲茶卻在飯後。
(二)吃茶 – 俗稱吃菜,類皆有事磋商,交涉貿易,或公道評理。
(三)品茶 – 品茶主要在欣賞茶味、茶趣、茶韻的賞心樂事。
(四)啜茶 – 淺斟細酌,旨不在茶,而在心思,閨幃內苑,交契相知,淺嚐即止,謂啜茶。
(五)宴茶 – 飲宴配襯,以茶當酒,以利交談。
(六)款茶 – 見客迎賓,款待清茶。
(七)賞茶 – 官衙宮苑,款接下僚,酬勞賜惠之意。
(八)茶敬 – 西賓幕僚,年節犒勞,禮敬其貢獻。
(九)年茶 – 年茶尾牙,嘉惠職工,待之以實物優惠。
(十)茶禮 – 婚前合庚,究明雙方祿,婚禮奉茶,拜見翁姑,禮後三朝,歸寧女家,覲見泰岳,謂為茶禮。
(丙)茶的風俗。君子淡水神交,以茶示意,習之成俗,變成慣例。
(一)端茶 – 送客表示。昔日孫中山上萬言痛陳國是,聲驚朝野。李鴻章兼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召欽差大臣許文澄引見,詎孫不諳官話,粵語發聲,詞不達意,李以不懂國語,何以治國,立即端茶送客,致孫怒罵中庭,不歡而散。
(二)賜茶 – 禮遇表示。千家詩,周必大入值上書房,「敕使傳宣坐賜茶」。講座演說,必備清茶,習成慣例。
(三)呼茶 – 寒喧表示。成都人滑頭,朋友陌路相逢,口頭禪一句「拐拐上吃茶」(街角的茶館)。喝茶敘舊者,虛與委蛇也。
(四)公道茶 – 討個公道之意。「蜀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鄰里爭執,市集之日,鄉約評理(註),要求公道,得公道者盈錢,失公道者賠禮付賬。
(丁)茶的謳歌
(一)梅茶 –《千家詩》,杜小山,《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二)賜茶 –《千家詩》,周必大,《入直》:
綠槐夾道集昏鴉,敕使傳宣坐賜茶。
歸到玉堂清不寐,月鉤初上紫薇花。
(三)買茶 – 宋詩,楊萬里,《農家》:
墟裡炊煙襯晚霞,竹籬茅舍見農家。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四)烹茶 – 元詩,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木落水盡千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一曲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戊)細說販茶場所
(一)茶業經營場所
(A)茶肆 – 鄉鎮市集,俗稱趕場,每月一、三、五或二、四、六日,鄉民赴市,各易所需。茶葉買賣,有固定地點為茶肆。
(B)茶莊(批發)茶舖(零售)– 設有銅壼,茶鼎,任客品嚐選購。
(C)茶坊 – 都市茶飲業,綿延一區,茶館、茶舖,茶點,茶亭,互相標榜,各領風騷,謂曰茶坊。
(D)茶寮 – 山隈水涯,蓬門篳戶,類多簡陋。茶寮與涼亭、酒家相映成趣。
(二)泛說茶館
(A)茶館類別 – 以其性能效用,可分為:
(1)為社區(碼頭)活動中心
(2)為信息傳播樞紐
(3)為娛樂文化道場
(4)為排難解紛的公廨
(5)為商業貿易的焦點
(6)為法令風俗交結的平臺
(B)茶人 – 茶業人士,除營運生產茶葉的茶女、茶商、茶販等外,茶館專業人士有:
(1)茶博士 – 茶館經理,碼頭知客,街坊嚮導,各業公私事務的聯絡官。
(2)堂倌 – 場市經營,排難解紛,茶錢記帳,茶規維持。
(3)茶房 – 招呼待客,送盅傳羹,業務肆應,及調劑盈虛,避免空位冷場。
(4)茶役 – 燒火,沖茶,排位,清場,打掃雜役。
(C)茶館的規矩制度
(1)飲茶有尊卑(漢留四旗,仁義禮智。仁,士紳耆宿;義,湖海豪俠;禮,工商領油;智,三教九流)。
(2)茶錢可記帳(茶錢數額甚小,彙集一月,月底付帳)。
(3)人去不留茶(茶客離座立即收茶)。
(4)茶涼誰付錢(主客、外賓、遊宦、長幼之分,添茶付錢,堂倌之責)。
(D)碼頭茶館
西南山區 – 茶館多過酒樓。茶館即是該地區的特定碼頭,分仁、義、禮、智四號。碼頭原有水陸碼頭之分,水碼頭有漕幫及沙幫兩類。漕幫發紉於乾隆時漕運總督施世綸(小說中施琅之子,施不全),以運河南自浙江杭州北至河北通州,運輸米鹽為主,組織青幫以反明護清,因皇帝南巡,必須安靖地方。沙幫則首在反清復明,組織紅幫(紅者洪武朱元璋也),紅幫起自明鄭軍師陳天華(小說中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以運輸糖茶為主,活動於東南沿海、南洋、菲律賓等地。至內陸碼頭則改稱漢留(漢服、留髮),俗稱為袍哥,以維持故國衣冠,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不忘本源之故也。
(E)飲茶方式
茶館格調,飲茶方式,各有不同。個人經歷,單就香港而言,港島市中心的陸海通茶園,乃遠洋貿易暗盤交易場所。海船入港,水手船員挾帶免稅私貨,到此暗盤交易,大包小捆,須待散工歇暇時為之,時間多在深夜至凌晨。顧客來自各國各地,南腔北調,茶貨茗點,口味顯然不同。
九龍彌敦道的喜相逢茶樓,堂會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始為滿堂紅的盛會時間,顧客及家人朋友婚喪慶弔,久別重逢,家務應酬的酬賓迎客之處。及至港島北角的鯉魚門茶寮,則為家人渡假、朋友歡聚及情人約會的去處,須待週末及晚間,始能賓客滿座了。至於市郊元朗流浮山的生蠔野肆,買蛤沽飲,則以啤酒當茶矣。
又若重慶嘉陵江上,西溫泉的待帆樓,待客用茶盅,市中心夫子池的聞香閣,用茶杯,及至朝天門兩江匯流,有一個花近樓(意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之送別)則用粗碗。茶盅乃蓋碗茶,瓷蓋下襯金屬托盤,茶杯無蓋有耳,類若咖啡杯,碗茶大碗加粗,以瓢盛茶,品格顯然不同。
(F)茶的傳佈
茶的傳佈,分水陸兩路。水路起自金沙江頭的敘府(宜賓之古稱),沿江而下,集散於湖北宜昌的沙市,分道東流,或陸路運輸南北,西南川、滇、黔山區,陸運則為茶馬古道。古道北行經劍閣而至寶雞長安,西行渡陳倉而去青隴,西南山區經滇、黔遠去緬甸泰北。
中華文化的傳播,素以出口茶絲而聞名於世。西北為絲路花雨,西南乃茶馬古道,流傳至今,古跡斑然。在西北乃甘肅敦煌的壁畫,在西南則為重慶的大足石刻。西北直通大漠,西出陽關,孤雲落日,斷雁秋風。西南則遠達漲海,沿途曲折,蜿蜒於山隈水涯,翠巒江靄,山茶花開。巴蜀竹枝詞形容茶馬古道上的《江村即事》有「江色迷朝靄,鶯聲囀午晴;林邊聞社鼓,踏歌過清明。」的美麗情境。
電視節目「喬家大院」,訴說喬致庸水陸運輸武夷閩茶,黃山徽茶,出嘉峪關過戈壁,而至海參威。及茶娘婉馨,精製茶點,譽滿江南,非僅貿易輝煌,實乃文化的發揚光大也。近聞西南山區的茶馬古道,也已改茶商而另運「雲土」(鴉片),成為走私至南洋的捷徑,山寨護航,有如鏢局,則茶馬古道又現生機,而變為煙馬古道矣。
(G)茶與茶點
牡丹雖好,猶需綠葉扶持,飲茶配以茶點,有鶯鶯必有紅娘。在四川,飲食一道,風流俊賞,辣味稱王,茶韻為仙,豆豉是員外,酸醋為隱逸,山陬魚蝦量少,則居末座。所謂茶韻也者,茶館高朋滿座,飲茶必供瓜子,因此瓜子與茶,互爭光采,狼狽為奸。嗑瓜子飲茶,韻味不在瓜子與茶本身,乃在其互動推演的過程,功在龍門陣,名成八陣圖,舌戰群雄,天花亂墜,陣仗之大,可以旋轉乾坤,製造謠言,成為輿論新聞論談之中心也。
在江南,茶點則重蜜餞,類以香脆甜釀之瓜果為之,蓮蓉、桂釀,夙尊上品,蘇州采芝齋的茶點,聞名海外。至於北國風味,則側重糕餅及蒸煮,蒜泥花生,麻油繖子,酥脆麻花,涼伴魷魚海蜇,更重鹽味。至於嶺南茶點,則更多彩多姿,百味俱陳,而美不勝收了。[下一篇:漫談茶文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