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淺說太極拳的保健作用

世界上最寶貴的是人的生命與健康,健康長壽也已成為人們生活第一需求。健身房在美國一般社區已經很普遍,且美國人大多以室內機械運動健身為主。在中國也許由於條件限制,一般都喜歡到公園、綠地運動。所以太極拳就成為平時常用的健身運動。近年在美國華人聚居眾多的地區,打太極拳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打太極拳對健身、防病、防衰有什麼益處呢? 經有關醫療、體育部門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人體各器官的生理、心理作用,有著奇妙的功效。現作一簡單的闡述,供太極拳愛好者研究參考。

(一)常打太極拳能提高神經系統的感官功能。因為練拳是在淨心、鬆柔的意念下運動,叫「用意不用力」。能調節大腦皮質神經細胞的興奮作用,使神經系統的感官功能更均衡、更靈活,從而得到不斷的改善,使其更靈敏、更旺盛,而起到健身防病的效果。

(二)常練太極拳,有助於心腦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因為打拳時人體各部的肌肉、關節、毛細血管鬆柔,加速了「氣運血」的本體功能,有利於靜脈、淋巴器官血量的回流,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了心、腦的營養,增強了心臟收縮功能,心血管彈性也得到改善,血流阻力因而減少,均有助促進心腦健康。

(三)打太極拳能增強呼吸功能,擴大肺活量。因為打拳時採用「深、長、細、勻」的呼吸方法,寬鬆心肺,鼓盪自然,「開呼合吸」,「鬆靜、神聚、氣順、旺盛有勁」,改善了肺、心、胸腔的活動力量,提高了肺腑呼吸功能,逐漸達到「氣遍身軀」,以氣運身,氣血(脈)調和,自然健康。

(四)練拳日久,對促進消化系統的功能,增強胃腸道的蠕動,有著明顯的作用。因為打拳時要求腹部、腰胯放鬆,立身中正安舒,動作「滔滔不絕」,使內腸、腹肌始終處於運動按摩狀態,因而消化功能不斷提高,對疏理胃腸道、防治便祕、結腸癌均有一定作用。

(五)太極運動有助於筋骨活絡,增強全身骨骼、關節的活動功能,使四肢動作靈敏穩固。而且打太極拳動作緩慢,人體的重量常在一隻腳上運轉,其腰力、腿力(腳勁)都比一般人要強,要穩得多。因此對防止老年人跌倒有明顯效果。根據有關部門調研: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與不打太極拳的老人相比,打拳者跌倒率比不打拳者低 48%,髖部骨折率低 25%。因此,這運動是防治老人骨質疏鬆,防老人跌倒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堅持太極拳運動,必能防病、健身、減緩衰老,從而使練拳人健康長壽。

註一:
太極拳論 – 張三豐遺著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攘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 節貫串,無今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掤、擄、擠、按、採、栵、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 擄、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正方也。採、栵、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盼顧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原註云:此係武當山張三豐祖師遺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註二:
明王宗岳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沈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沈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