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自古有之。人生的每個階段,從嬰幼兒、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都有養生問題,只是著重點不同而已。在這篇短文中,我要講老年人的養生。
人到一定年齡後都會退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休息。然而退下後只是閑著也不是辦法,還得有閑的竅門,目的是為了活得更久,活得質量更好一些。如此,這就需講究養生之道了。雖然每個人的養生法不完全相同,但目的卻是一樣的。根據多年的體驗,我的養生遵循十六個字,即:「心胸寬闊,生活規律,鍛鍊適度,勤用頭腦。」雖是老生常談,也願介紹一下,以供參考。
其一.心胸寬闊。人既然生活在社會裡,就不免有煩心的時候,家事、國事、天下事,也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遇到了怎麼辦呢?最好是淡化。有幅對聯頗發人深省,上聯是:「人的命天註定,胡思亂想沒有用。」下聯是:「該吃吃該喝喝,啥事不往心裏擱。」橫批:「順其自然」。雖然這幅對聯有點宿命,但也不無道理。譬如自己的孩子家有了矛盾,做為父母者,最好不要插手,更不要放在心上,孩子的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我就見過老人管孩子家的事,不但不討好,還落個多管閒事之名,何必呢!再如,國家大事,聽聽廣播、看看電視或者報刊,知道就行了,不可放在心上,因為那不是你管得了的事,生那種氣沒必要。中國人有個習慣,就是管了第二代又管第三代,甚至想管第四代。其實到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要說第四代,有的第三代就早把你忘了,所以最好是少管閑事。在這一點上,西方人的家庭觀念比較開放,倒是值得借鏡的。當然,如果孩子有困難,幫幫忙是可以的,但不可介入他們的家庭事物。管好老倆口自己的事才至關重要,找找老朋友吹吹牛、聊聊天,也不失為調節心情的好辦法。總之,精神因素是養生之首,務必重視。
其二.生活規律。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習慣,雖不能強求一致,但生活一定要有規律。人老了,各種功能都在不斷變化。注意飲食,會減緩衰退,增加活力。我個人的習慣是:早晨起床,先煮一碗薑水,放少許鹽,然後漱洗,待薑水變溫了,把它喝下;接著外出散步半個小時左右;七點半吃早餐,一杯豆漿、一根黃瓜、兩片麵包或半個饅頭,兩天一個煮雞蛋;中午麵條或米飯,有點瘦肉和青菜,午休一小時左右;晚上一碗小米稀飯或一杯牛奶,兩片麵包,吃點豆類,不要吃太飽,少吃炒菜,多吃清煮菜。晚飯後在院子裡漫步二十分鐘至半個小時。睡前一定洗腳,夜裡醒來喝兩口白開水。不吸煙、不喝酒,雖過古稀,我仍能憑一輛自行車跑遍市區。
其三.鍛鍊適度。不少老年人,特別是剛退休不久的,他們的心態是年輕的,總想做一些年輕人的動作。殊不知自己的體態已經步入老年了,有的人因此而付出慘重代價,值得老年朋友們引以為戒。老年人一定要用老年人的心態去鍛鍊,不宜進行劇烈的運動。一般來說,走路是常見的鍛鍊方式,也可以打打太極拳、乒乓球或跳跳舞等活動。累了就休息,不逞強。我個人主要的鍛鍊方式是散步或騎自行車,偶爾也打麻將。晚上睡前,做五十至一百次甩手操,常年堅持。
需要提醒諸位的是要定期檢查身體,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治療。不要亂吃各種補藥,因為不論什麼藥或補品,都要經過胃、肝、腎,並不一定利於健康。
其四.勤用頭腦。人不論活多大年歲,一定要常動腦。常言道,腦子越用越靈,不用就招鈍,就容易忘事。為了防止腦子衰退,我堅持寫日記、做報摘、寫文章或寫順口溜之類的詩句,有時也練練書法。這不但有助於鍛鍊大腦思考問題,增強記憶,也可以預防痴呆症。為此,我訂了兩份報紙,買了幾本中國古典詩詞和書法,近幾年也在報刊上發表過二十多篇文章或詩詞。我曾拜訪過著名時評作家計安先生,他雖年已九旬,仍思路敏捷,經常發表文章,還把已發表的文章彙集出版,書名叫《計安文存》。上卷已出版並贈送我一本,下卷正在印刷中。他說,寫作本身就是鍛鍊手腦,有利於長壽。這話很有哲理,值得老年朋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