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七十歲學走路

人們常說活動、活動,人活著就要動,那麼走路就是最好的活動,這是眾人共識。在去年秋天,我在一份《健康與我》的報刊中,看見一行小標題:「正確的走路姿勢有利於身體健康」。開始,我並不以為然。心想,走路是一個簡單動作,每個發育健康的嬰兒,出生後一周歲,就會在家蹣跚學步,生活中的人們,天天都在走路,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活動能力。再說年齡不同,健康情況不同,走路的姿勢也各有異。什麼樣的走路姿勢,才算標準呢?我一邊自言自語地嘮叨著,一邊又好奇地讀著,文章的要點是:目視前方,頸部伸直,兩肩放鬆,挺胸收腹,保持骨盆以下的肌肉緊張。稍加斟酌之後,覺得有些道理。可又一想,這姿勢僅適合青年人,也是模特和軍人必備的走路姿勢,老年人就不必講究了,但既是有利健康,就試一試吧!況且本人患有關節炎,尤其兩側膝關節、踝關節,走路時稍不小心,就會扭傷、也曾經跌倒過,致皮破血流。為此甚感苦悶,並在精神上造成甚大壓力。每到嚴寒的冬天及多雨的季節,室外活動少,關節炎引起的疼痛,頻頻發作。只有忍受苦楚,卻也是無可奈何。家庭醫師對此也束手無策,每次問診時,都說是老年退化性疾病,要多運動,痛時服些止痛片。

上述文章帶給我很大啟發,我隨即把文中二十六個字背下來,並對照自已原來習慣的走路姿式,是有些差距。第二天早晨到公寓外面運動時(我習慣快步走,因快步走能使氧氣的吸收增加,也略為增加身體機能的負擔,才是鍛鍊)。認真按這姿勢快步走三十分鐘,並下決心,堅持每天走一至二次;下雨天無法在戶外走,就在室內走,從臥室到客廳,再從客廳走至餐廳,然後轉頭,再往回走。開始時,僅覺得按這個姿勢走路很神氣;看書眼睛也不很容易疲勞,漸漸地又覺得兩足著地有力,走路時,關節發出吱吱響聲也少了。原來眼視前方,能開闊視野,緩解視力疲勞;頸部直伸與兩肩放鬆,自由擺動,可防治頸椎病和肩周炎。早晨室外空氣新鮮,促進身體吐舊納新;挺胸收腹,保持骨盆以下肌肉緊縮,能增加肺活量,並能鍛鍊並促進腿、腳肌肉發達。由於走路時幾乎全身的肌肉都在動,四肢的肌肉有促進氧攝取的功能。當我們四肢活動增加,氧的攝取量提高,熱能的產生便會增加,又可以促進心臟、肺臟的機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讓體內各器官細胞有充分的氧氣供給,更能使頭腦保持清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所以運動對我們身體的體力和臟器的機能都是息息相關的。

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就有成效。現在我的關節疼痛明顯減輕,左膝關節堅硬度改善,筋骨強健,體力比以前好多了,精力充沛,健康喜悅地渡過嚴寒的冬天。前次還與兒女到冰天雪地的北方去旅行。幾天前在趕公車時,碰到一老朋友,她見面第一句話就說:看妳走路那輕快、敏捷的步伐,就像一位五十幾歲的婦女一樣。「Thank You,我年輕二十歲了」我聽後高興地說。接著兩人相視,哈哈而笑。

由於心情輕鬆,便寫下來與耆英們分享,願有興趣的朋友也來一試。按標準姿勢走路,增進身體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