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黃鶴樓探謎》之二:黃鵠和黃鶴之謎

上一篇:《黃鶴樓探謎》之一:昔人和仙人之謎

-黃鵠山因何而名?
-黃鶴樓為什麼不因山而名?

黃鵠山上有座著名的黃鶴樓,為什麼不名黃鶴山?黃鶴樓建在黃鵠山西臨長江的黃鵠磯上,為什麼不名黃鵠樓?這兩者都是謎,如何解決呢?有些人解決不了,就說在古文中鵠與鶴互為通用。實際上古文中並未通用,黃鵠山與黃鶴樓都是用得清清楚楚,而且黃鵠與黃鶴是兩種不同的大型候鳥,形體和越冬地是不同的。黃鵠山取名有它的原因,黃鶴樓取名也有它的原因,原因找到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黃鵠山在三國以前,一直都是一座無名小山。它和對江的大別山(今龜山)差不多高低大小,而大別山早在大禹時就有名了。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貢》,是記載大禹平治水土、任土定貢的歷史文獻,在導江中寫「至於大別,南入于江。」這就是大別山名的最早記載,大別山何在?古有二說,一說為遠離江漢的鄂豫皖交界的大別山,一說為漢水入江口的大別山,後多認為是近者,因三國吳魯肅屯兵於此,一度名為魯山。而黃鵠山卻是無名之山,很久之後才有山名。

同樣,黃鵠山南面是一片荒湖群,是歷史上有名的鄂渚,而山卻未有名稱。楚國大詩人屈原《楚辭.九章.涉江》中寫:「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這山皋指的黃鵠山,當時還未有山名。西漢劉向《說苑》中寫「昔鄂君乘翰青之舟,下鄂渚,浮洞庭。」鄂渚之名,是因此渚為楚國封國鄂王所屬之渚。渚者,水中小塊陸地也。從楚至漢,鄂渚都是有名的,而鄂渚之旁的這座山,都連山名也未有。

一直到了三國鼎立,才有了江夏山之名。《三國志.吳主傳》中寫:「(黃武)二年(西元 223 年)春正月,曹真分軍據江陵中州。是月,城江夏山。」這是孫吳為了對付曹魏,而在此修屯兵用的城,並將此山名江夏山,從此才有了山名。取名江夏山,是因為吳、魏分割了漢代江夏郡,在漢水兩岸各有一個江夏郡,加上此山面對江漢之間的夏水與漢水共同入江口,以此山名江夏山,有政治和地理的雙重因素。可是此山名時間不長,隨著晉一統三國,情況一變,山名也就改了。

到了南北朝,江夏山已改名黃鵠山。北魏酈道元(西元 446–527 年)撰寫的山川地理名著《水經.江水注》中寫:「江之右岸,有船官浦,曆黃鵠磯西而南矣。…船岸浦東,即黃鵠山。…山下謂之黃鵠岸,岸下有灣,目之為鵠灣。鵠山東北對夏口城,魏黃初二年,孫權所築也。」這是最早記載黃鵠山之名的志書,也是最詳細記載黃鵠山地理形勢的志書,也是最準確記載夏口城位置的志書,是最有權威性的。與《水經注》同時的南朝梁肖子顯(西元 489–357 年)撰寫的《南齊書.州郡志》中寫:「夏口城據黃鵠磯。」雖很簡略,也證明黃鵠山取名的年代。黃鵠山名沿用很久,一千多年,直到明代,才改用今名。

一直到了明末,因大別山「若巨鼇浮水上」,黃鵠山「繚繞如伏蛇」,「雄踞江之東西,勢若龜蛇環衛」。湖北巡撫王儉也取漢代於龜山所書「龜蛇交曰玄武」為據,民間也一直流傳大別山和黃鵠山是大禹治水的龜蛇二將,為了制伏水怪,而化身在江的兩岸而成,於是大別山改名龜山,黃鵠山改名蛇山,沿用至今,再不改了。

縱觀黃鵠山名的演變史,江夏山之名是因政治和地理雙重因素而名,蛇山之名是因形狀和傳說雙重因素而名,黃鵠山之名是因何而名呢?因黃鵠而名。

首先,從《水經注》的記載來看,明顯是因黃鵠而名。它由黃鵠磯寫到黃鵠山,再寫到黃鵠岸和黃鵠灣,一山四處,處處都名黃鵠,不是因黃鵠而名,又是因什麼呢?其中「目之為鵠灣」一句,似乎是取名的由來,因為黃鵠是離不開水的水鳥,多生活在有水的水灣。此句用「目」,更有含意,可能是用眼睛看去,是黃鵠眾多的水灣。

其次,從其他有關古籍來看,也說明此地是有黃鵠的。《楚辭.卜居》中寫:「甯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楚辭.惜誓》中寫:「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纖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圓方。」說明楚人經常看到黃鵠,知道黃鵠的高飛能力,借此抒發鴻鵠的凌雲之志,以及鴻鵠的開闊視野。漢武帝時江漢都王的女兒烏孫公主遠嫁烏孫王,在《悲愁歌》中歎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更說明楚地有黃鵠,楚人也知道黃鵠遷徙於烏孫(今新疆一帶)和江漢之間。黃鵠山所在的江漢地區自古為楚地,楚人也來往經過鄂渚和夏汭(今漢陽、漢口),所見所聞,足以為證。

其三,從有關雁(黃鵠是雁的一種)的諺語和詩文來看,也說明江漢湖區(包括黃鵠山在內)是有黃鵠的。很多人都知道「雁斷衡陽」這句諺語,也知道湖南衡山有一座回雁峰,即雁秋冬末春初南飛至此,就不再前飛,就在衡山之北的洞庭湖區和江漢湖區越冬,冬末春初再飛回北方。杜甫有詩云:「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柳宗元也有詩云:「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江漢湖區和洞庭湖區緊緊相鄰,都在衡山之北,自古以來就是北方雁鴨南來的越冬之地,自然包括黃鵠在內。

因此,可以肯定黃鵠山四周湖沼地區是有黃鵠的,黃鵠山之名是因黃鵠而名的。據有關黃鶴樓的簡介說,黃鵠山舊名紫竹嶺,因有黃鵠騰紫竹間,故改名黃鵠山。

黃鵠山四周既是黃鵠越冬之地,為什麼後人越來越看不到黃鵠了,這是因為三國孫權在黃鵠山東北修築夏口城以後,歷經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以來,由夏口城演變為郢州城至鄂州城,由土城改為磚城,由山北擴大到山南,人口越來越多,湖面越來越小。黃鵠早已被人們嚇走和逼走,以致黃鵠也一去不復返了。但是在江漢湖區其他遠離人群的湖沼地帶,仍有黃鵠和其他雁鴨在此越冬棲息。如離武漢市不遠的沔陽沙湖和洪湖一帶,一直是雁鴨主要越冬地,也是雁鴨主要產地,而聞名全國。當地雁有上十種,其中有一種體形大和角嘴黃的名為箍咀黃的大雁,就是古代所稱的黃鵠。

黃鵠山之名黃鵠山,不名黃鶴山,除了黃鵠山四周自古以來黃鵠多之外,也因為黃鵠山取名大大早於黃鶴樓修建。據《南齊書.州郡志》所寫:「夏口城據黃鵠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鵠過去上也。」此時已有黃鵠磯之名,尚未修建黃鶴樓。按唐詩才開始寫黃鶴樓,黃鶴樓應到唐代才修。

至於黃鶴樓之名黃鶴樓,不名黃鵠樓,這是因為黃鶴樓與黃鵠山取名的因素不同,黃鶴與黃鵠的實質也不同。

黃鵠山和它的前後山名都是根據現實因素而取名,如江夏山之名是由於政治和地理因素,而黃鵠山之名是由於黃鵠因素。蛇山之名是由於形狀和傳說因素。黃鶴樓取名是由於仙人故事因素,因有子安(昔人)乘黃鶴而去的故事,才有修建黃鶴以供遊覽的起因。又不斷修改仙人故事,以便更好美化黃鶴樓,不管那個仙人故事,都以黃鶴為主題。以仙人黃鶴取名,則充滿神奇,以黃鵠山取名,將索然無味。

黃鵠與黃鶴的實質不同,黃鵠是現實的凡鳥,也是捕食物件。鶴類中的丹頂鶴雖號稱仙鶴,實際上也是凡鳥,只有黃鶴才是中國道教神仙人故事中的仙鳥。黃鵠與鶴類都是大型候鳥,但形體和棲息地(繁殖地和越冬地)是不同的。黃鵠屬雁鴨科,似雁而大,雁有十多種,其中最大的是黃鵠,色蒼黃,亦有白者,上嘴基部有黃色肉瘤,故名黃鵠。江漢湖區俗名箍嘴黃,頸曲長,咀扁短,腳短,趾間有蹼。鶴屬鶴科,似鷺而美,最美為丹頂鶴,頭頂鮮紅,全身素白,頸、額、眼、翅和腿以黑色點綴,喙長、頸長和腿長,行走飄逸,姿態雍容,仙風道骨,被稱仙鳥。全世界鶴有十五種,就是未有黃鶴,黃鶴是中國道教供奉的仙鳥,現實生活中是未有的。雁(包括黃鵠)與黃鶴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也不相同。雁的繁殖地在新疆、內蒙、東北和西伯利亞一帶,越冬地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的一些湖沼地區,也有少數到華南的。丹頂鶴和白鶴的繁殖地在東北,越冬地在長江下游、沿海灘塗和黃河三角洲。黑頸鶴是高原鶴種,繁殖地在西北新疆,越冬地在雲貴高原、四川南部和西藏東南部。位於長江中游江漢地區的黃鵠山,只能看到前來越冬的黃鵠和其他雁鴨,而看不到在其他地方越冬的鶴類。只有黃鶴,已是仙鳥,不受現實、地理和時間的限制,都可以請到黃鶴樓來。

瞭解上述黃鵠與鶴類及黃鶴的實質,就不會受黃鵠與黃鶴可以互為通用的誤導。知道黃鵠山為什麼要以黃鵠為名,黃鶴樓要以黃鶴為名,因為前者反映了現實,反映了歷史和地理的真相;後者反映了神話,反映了心靈和遊覽的需要。[下一篇:《黃鶴樓探謎》之三:白雲千載之謎]

同一系列: 《黃鶴樓探謎》之四:晴川歷歷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五:漢陽樹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六:芳草萋萋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七:鸚鵡洲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八:煙波江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九:黃鶴樓之謎
《黃鶴樓探謎》之十:武昌城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