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金色的布拉格

金色的布拉格

布拉格舊廣場的夜景。金色的布拉格!

這次的東歐之行可以說是臨時決定的。本來九月要去德國開會,哪知行程取消,可是去東歐的慾望已經調動,於是朋友開始了尋找機票促銷,我開始讀攻略定到訪之處。讀了很多中、英文的旅遊攻略,決定用兩個星期去四個國家:捷克布拉格→奧地利哈爾斯塔→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奧地利的維也納。

布拉格的石磚路

之後,又上網訂酒店。這次訂的全部是公寓,帶廚房,四人合住。根據紐西蘭的旅行經驗,我們發現到超市買食品自己做早餐是最經濟、最營養均衡的辦法;如果中午沒時間吃飯,我們可以用保溫瓶煲粥,帶點三明治或炒個菜,到加油站打開後備箱當餐桌,既省時又省錢。這次一共訂了七個住處,都不錯。最貴的一百九十七歐一天在哈爾斯塔,最便宜的僅五十四歐在克羅埃西亞。

租車是在 Eurocar 網站訂的。訂車要注意跨境保險及還車規則。赫茲與我公司有優惠價,可是它把歐洲分成三個等級:西歐,東歐,希臘。有的車不能進入東歐,可選車型少,而希臘是保險不覆蓋。國內大家推薦「租租車」,可是它都是用協力廠商(Subcontractor)的車,如發生事故,處理上恐怕有麻煩。

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演出海報

Eurocar 是大公司,比較安心,為了更加放心,我們買了全保險。離開之前,最好把要交的過境費、高速費弄清楚,備好零錢,否則換多了當地貨幣而用不完就浪費了;如果你沒交費被抓,就更麻煩了。歐洲是個講究自覺的地方,公交、道路都沒什麼檢查人員,可是一旦被抓,罰款額是極大的。布拉格和維也納城市交通發達,停車貴。

布拉格共和廣場。那裡的著名建築物有海柏尼劇院,市政大廳,火藥塔和一個大購物中心。

購物中心旁的貨幣兌換店的匯率是最好的,門口總是排大隊。我們的住處正好在附近。

火藥塔

九月是布拉格的演出季的尾聲。到的那天下雨、陰冷,不如去劇院觀看一場芭蕾舞: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主角是捷克的頂尖演員,我們花三十九歐就可以坐到貴賓席了。第一次離舞臺如此近,演員身上的肌肉線條都看得一清二楚。在維也納歌劇院買一張同樣級別的票則是一百九十七歐元,我們在弗蘭克福轉機時還沒訂上。

市政廳大廈。這是擁有複雜細節的整體藝術,美麗的自然飾物和精細加工的日常用品的裝飾派,所謂的新藝術風格 —— 世紀之交時代的新時尚,曾席捲了整個世界。十四世紀曾是國王的居住地。

火藥塔。這座哥特式建築物建於 1475 年是老布拉格十三個城門之一。

布拉格的石磚路,有軌電車在廣場上穿行,車速不快,行人可以不緊不慢地過馬路。那天儘管下著雨,然而路卻不滑,因為雨水都從石頭縫裡流出去了。

路上的豪華老爺車

廣場旁的小路上有好幾輛豪華老爺車,司機們個個穿著復古制服招徠遊客。在布拉格的街道穿行,一定有更深刻的時代穿越感吧。

我們的第一餐在購物中心樓上的老布拉格食閣。最有特色的捷克「饅頭」。它是用土豆粉做成的。和燜羊肉在一起絕配。

入夜廣場上的小鋪面開始營業。如果要買手信(禮品),建議在布拉格買,各種小玩意總有一樣適合你,而且價格比較便宜。

查理橋(Charles Bridge)是布拉格必到之處。這不僅由於它的功能;當年,它是跨越伏爾塔瓦河唯一的橋樑,查理大橋是連接老城與布拉格及鄰近地區最重要的通道,也使得布拉格成為東西歐之間重要的貿易通道。

查理橋

大橋於 1357 年始建,1400 年竣工。此橋是遵照捷克國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橋。查理橋以羅馬天使橋為樣板,是典型的哥德式建橋藝術與巴羅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橋的一端入口處聳立著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兩側是帶有巴羅克式浮雕。查理橋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建築藝術成為十四世紀最具藝術價值的大橋。

查理大橋橋長五百二十米,寬十米,有十六座橋墩,大橋兩端是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查理大橋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在橋上可以觀賞到藝術家的表演,還有一些手工藝創作表演,已經成為布拉格藝術的展示場所,在橋上還可以買到很多藝術品,像是表現查理大橋的水彩畫,以及身著傳統捷克服裝和宮廷服裝的木偶。

遙想六百多年前一位年僅二十七歲來自比爾森的年輕人曾在伏爾塔瓦河畔長跪不起,他發誓一定要將查理大橋建成一座全歐洲最好的大橋。大橋造了漫長的六十年,年輕人最終沒看到他所設計的大橋落成,但是他的「作品」確實是流芳百世的藝術瑰寶。

1874 年秋天,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因患耳疾而痛苦萬分並一度想結束生命。「那天清晨,我緩緩地走上大橋,沒有人知道我想幹什麼。就在這時我突然聽見了伏爾塔瓦河的激流在撞擊查理大橋的聲音……」斯美塔那在他晚年的回憶錄中稱伏爾塔瓦河的激流聲是捷克人心靈的呼喚,而歷經幾百年風雨血火的查理大橋,則是他心中的祖國。後來作曲家的這些感情全都被凝聚在了他的著名交響詩《我的祖國》中。

聖約翰雕像

另一位天才名叫卡夫卡,這位出生在查理大橋橋墩邊上的猶太人,乾脆把查理大橋稱之為是他生命的搖籃。1934 年 5 月,靜靜地躺在維也納郊外療養院裡的卡夫卡,讓守候在他身旁的好朋友雅努斯記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句話:「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於偉大的查理大橋。」

查理橋上有三十尊聖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十七至十八世紀巴羅克藝術大師的傑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羅克塑像美術館」。現在原件已經保存在博物館內,大部分已經換成複製品。據說,只要用心觸摸石雕像,便會帶給你一生的幸福,橋上的一尊銅像的某些部位已被遊人摸得發亮。其中橋右側的第八尊聖約翰雕像,是查理橋的守護者,圍欄中間刻著一個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當年聖約翰從橋上被扔下的地點。

內波穆克的聖約翰(Jan Nepomucký,1345—1393)是捷克歷史上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áclav IV,1361—1419)統治期間任布拉格副主教。當時正值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1378—1417),國王支持亞維農教廷的克雷芒七世,而時任布拉格大主教 Jan z Jenštejna 則支援羅馬教廷的烏爾巴諾六世,二者水火不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主教要任命約翰為克拉德魯比修道院院長,這無疑將影響國王的利益,於是國王命人將約翰毒打致死,並從查理大橋上拋入河中毀屍滅跡。然而六十多年後,此事演化為一段傳奇,故事變成國王懷疑王后有情人而要求她的告解神父內波穆克的約翰說出王后的秘密,但遭到拒絕,從而使約翰惹來殺身之禍(據考證是與另一約翰混淆)。《天主教法典》第 983 條規定「告解聖事的秘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它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根據這種說法,內波穆克的約翰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由於為告解者保密而殉道者,他因此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又由於其被投入河中身亡,他也成為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

筆者攝於聖尼古拉教堂

這天正好趕上有古裝戲在橋上取景,清場一個小時後允許遊人上來。佔到一個好位置拍到馬車武士沐浴在陽光下的照片。

拍完朝霞,回到住處吃早餐。回到舊城廣場,天又陰了冷了。廣場有一人放了一大盆肥皂水吹泡泡,引起遊客觀望,大人、小孩紛紛玩起抓泡泡的遊戲,給這個沉悶的陰天帶來了歡樂。

布拉格老城的聖尼古拉教堂(Kostel svatého Mikuláše)為巴羅克風格,建於 1732 年至 1737 年。教堂最著名的是古老的管風琴,據說莫札特曾經用過;以及天花板上描繪聖尼古拉、聖本篤生平和舊約故事的濕壁畫(Fresco),1735 年至 1736 年由巴伐利亞畫家 Kosmas [Cosmas] 達米安阿薩姆創作。人造大理石的主祭壇建於 1737 年。

聖尼古拉教堂的濕壁畫

布拉格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西岸的小山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九世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布拉格城堡長五百七十米,平均寬約一百三十米,是世界最大的古城堡。這座城堡包括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王宮,後來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國的歷屆總統也都在此辦公。城堡內保存著波希米亞王國的王冠,還收藏有十六到十八世紀義大利、德國、荷蘭等國繪畫作品四千餘幅。

聖維特主教座堂興建於十四世紀查理四世時代,直到 1929 年才完全建成,斷斷續續經過五百年的建設查理四世將它建成全城最為顯赫的一座建築,有綠頂的那扇門是南門,門上用馬賽克繪製了「最後的審判」,該門從此被稱為「金門」,國王就是通過這座門進入教堂舉行加冕禮。在陽光的照耀下,金門上的整個圖案顯得異常奪目,其中中門最上方為耶穌基督被手持其受難物的天使圍繞,下面是六位捷克聖人,再下方是查理四世和其第四任王后伊莉莎白;左門上方是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的六位使徒,下方是天使喚醒墳墓中的人進入天堂;右門上方是施洗者聖約翰和另外六位使徒,下方是持劍的天使長米迦勒將罪人趕進地獄之火。

聖維特主教座堂

玫瑰窗創作於 1927 年,是用兩萬七千塊花色玻璃片組成的「創世紀」主題的作品。從內外都可以看到。砂石牆的中央弦月窗上飾有亞蓋隆的《耶穌受難》、《基督衣旁爭論》和《哀悼耶穌》。主立面玫瑰花窗的右下角 是兩位建築家,Kamil Hilbert(左),Josef Mocker(右)。

玫瑰花窗的彩色玻璃由捷克畫家 František Kysela 于 1925—1927 年設計製作。他(左)和著名捷克藝術史學家 Zdeněk Wirth(右)的形象一起被刻在了玫瑰花窗的左下角。

教堂前面的玫瑰窗

聖.讓.內波姆斯墓

廣場旁的舊式酒店

純銀製作的聖.讓.內波姆斯墓耗費了二十噸銀子,建於十八世紀中期。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靈柩上面手持十字架的聖.讓.內波姆斯跪像,他的神情和手勢栩栩如生。從教堂彩色大花玻璃窗灑進來的陽光照在雕像上閃耀著粼粼銀光,成為聖維特大教堂裡異常奪目的地方。這也可以看出聖.讓.內波姆斯在捷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這座墓的基座是托起靈柩的天使群像。

著名的布拉格之春廣場(瓦茨拉夫廣場,捷克語:Václavské náměstí)是布拉格的主要廣場之一。它是布拉格新城的商業和文化生活的中心,也是政治活動中心。這裡也是示威、慶典和其他公共集會的傳統地點。這個廣場得名於波希米亞的主保聖人聖瓦茨拉夫,他的騎馬持矛的塑像屹立在廣場的一端。川流不息的遊人,學生到這裡來參觀,導遊及老師們講解著它的歷史和發生的歷史事件。

聖瓦茨拉夫騎馬持矛的塑像

廣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廣場,而是一條長七百五十米,寬六十米的大道。廣場的一端盡頭是國家博物館。可惜在維修之中,僅有動物類的展出。從聖瓦茨拉夫雕像望去,大道旁小酒店,商場林立,大道中也有舊巴士改裝的酒館和花園,各式藝術雕像好不熱鬧!

穿過了瓦茨拉夫廣場,我們急切想瞭解曾經的社會主義時期的捷克。問了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她介紹我們去參觀布拉格城市博物館。博物館自 1900 年對外開放,展出捷克石器時代到二十世紀的歷史。可是很遺憾,沒有關於共產時期的展品。那是一段刻意回避的年代?

有中歐最古老的大學之稱的「布拉格卡爾大學」,是捷克歷史上最令人敬仰的卡爾四世國王於 1348 年所創立的。卡爾四世在 1355 年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不但長期待在布拉格,而且將此地選定為帝國首都,他也為捷克的未來做了多項影響深遠的施政建設 —— 引進法國和義大利的文化,在捷克原有的普列彌修王朝文化基礎上再注入日爾曼民族的活力,因此波希米亞王國得以迅速地蛻變成百花齊放的多元文化彙聚之地!

卡爾大學的章程中寫道:「我們這個國度的忠貞國民們,對於知識十分地渴求,因此我們不應該再向外人乞討知識的果實!」由於卡爾四世崇拜聖瓦茨拉夫,該校的徽章是卡爾四世在手持長矛的瓦茨拉夫面前長跪不起。

布拉格市中心跳舞的房子

我們所到之處是其中一個校區,僅一棟大樓,大門未鎖,我們進入其中。這天是週末,教室的門都鎖了,可是可以看出學校窗明几淨。

跳舞的房子,在布拉格的市中心,是一座二十世紀的產物。與周圍巴羅克和歌德式的舊建築形成鮮明對比。它的昵稱是 Fred & Ginger,以捷克兩位著名舞蹈家命名。

下午大約四點,我們沿著伏爾塔瓦河行走。那橋,那紅頂的房子,古老的建築,尖頂的教堂,藍色又泛著金光的河水,飛翔的水鳥,讓人陶醉。

傍晚時分我們搭乘遊船暢遊伏爾塔瓦河。船穿過一條條大橋,觀看上面的雕塑,欣賞岸邊的著名建築:布拉格城堡、魯道夫宮、聖尼古拉斯大教堂、查理大橋、國家劇院和 Emauzy 教堂。我們上遊船的時間是精心策劃的觀日落時間,可是老天不作美,一片片烏雲漂浮在河流域的上空,冷風嗖嗖,船上提供的毯子也不夠用,回程我們只好鑽進下面的船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