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讀《長壽也有煩惱》

讀了季刊第 69 期這篇文章,我也有此同感。文中描寫得非常真實,相信耆英們也有此感受吧!人是富有感情的,太長壽了,一切的感受使人覺得有煩惱。是嗎?

巴金是個大作家,他也感受到太長壽不是福,是痛苦、是煩惱。他在醫院臥病時,曾數次拔管自殺不成,最終超過一百高齡才壽終。生前他曾說:「我是希望在八十多歲時就壽終,這是最適宜生命結束的年齡,但天不如人願,使我多受苦了二十多年。」真的,壽命的長短,好像天公早已安排了似的。秦始皇想長生不老,可是終必要死。無論貧富貴賤,到頭來每個人都要在陰間見面,這是天公最公平的安排。否則,地球上那有這麼大的地方來容納長生不老的人呢!新陳代謝、世代交替就是這個天然原則。

文中道出長壽的幾個必要條件,相信很多老人都認同了吧。但有多少人能達此條件呢?有多少老伴同時健在呢?並且還要能恩愛如初啊!人的五臟六腑也像一輛汽車一樣,久了,車內也有機件損壞或不能再使用;樹老有枯枝,人老多病啊。人從娘胎出生時便放聲大哭,這似乎象徵著一生煩惱、痛苦是多於快樂的。俗語有說:「人無百歲命,長懷千歲憂。」這不是杞人憂天,事實卻是如此。在這福利制度好的美國,老年人是很難會餓死,只是煩惱家庭、夫妻、子孫的事吧。但是在亞洲地方,如在越南,童年時我看到很多年老乞丐托缽向人乞錢呢。人生最煩惱的是中年,有養兒育女的責任,正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年萬事憂。」在這中年階段,許多貧苦家庭也多領會到「屋漏偏逢連夜雨」、「家中沒有隔夜糧」的痛苦吧。我童年時的生涯,目睹父母的處境,至今難以忘記。

我今也近九十(八十八歲)。我感謝上天讓我活到今天,因為青壯年時忙於打工養家,沒閒去幫助他人,直到七十歲才停止工作,參加合唱團。團中人數近六十。早上我最早到會,燒水、安排座椅;還有一段期間幫廚部工作,替會長與同一座的越籍耆英會長溝通。後因此地建築物被拆平,才轉到別處。我也退會,轉至一教會辦的耆英中心吃午餐。一些來自祖國華人同胞,不懂西班牙語、英語、越語,我就派上用場替他們用英語、越語溝通,因我也是不懂西班牙語的。此耆英會當時是一位越籍女士當經理。不僅如此,一些同胞還拿家中政府部門寄來的通知讓我替他們翻譯呢!這真的是服務社群,多麼有意義。安老自助南灣中心、歌唱團耆英會長、教會午餐經理給了我一些感謝狀,內心實覺安慰之至。假使不活到今天,又怎有此機緣去服務人群呢?

人在世上,無論夫妻、子女、朋友都是在世間暫寄的,那能有永久的呢。我沒有文章作者的條件,我住的是低收入的「柏文」(Low Income Apartment)一間房子而已,妻子已去世七年多。我當然懷念所有去世的親朋老友們,但絕不感到孤獨。我交友不是基於對方的年齡、文化程度,是基於興趣來溝通的,我有很多青壯年的朋友呢。當然,耆英們會比較更親切一些而已。

我也希望像巴金說的,最多活到八十多歲便夠了,不要等百病纏身,像植物人躺在床上,有何意義?

現我有空寫寫稿、習習字、唱唱粵曲與國語歌、讀讀書、打打太極拳,覺得時間很快過。至於人太老的煩惱,相信人人都有,等閒視之吧。最後,我希望耆英們對此文多多指正,並祝各位快快樂樂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