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參加石氏基金會後,曾參加過該會主辦的多次旅行,在活動中何台光先生除穩健地操著汽車方向盤外還熱心地為我們解說,他也和志工們一樣親切地招呼著大家,除安排豐盛午餐還提供飲水、點心,非常周到。故每次遊玩後心中充滿愉快和感歎。以上旅行可以說全是遊玩及娛樂性質。
去歲六月二十三日在石青文友會座談會上聆聽了石賡先生所報告之青海建校之行的簡報,一系列幻燈片介紹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現實故事,後來又在石青文友會季刊第十四期及十五期上讀到石賡先生連續兩篇青海捐校紀行,方知會中正在進行一件大事。石賡兄等五人之青海之行並不是一般旅行,而是把石氏關愛推展到大陸青海內地。茲就所聞所讀略抒小感如次:
一.石氏基會成立多年以來,以服務年長者為主要目的,例如旅行、舉辦綜藝聯歡會、提供寫作園地(季刊)等等,現更擴大範圍,為中國青海內地兒童興學,真是管老的,也管小的,將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精神發揮盡致。
二.石文寫道,當他們出發前夕,會長交待應行事低調,不可招搖,致詞時長話短說等等,此種為善不欲人知之精神與作風,令人敬佩。故此一捐校事實,未見於報紙及電視,若非石賡兄報告,吾人猶不知也。
三.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後,沿海城市固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教育十分普及,然西部偏遠地區仍有差距。石氏基金會放眼於青海高原,首為化隆縣石大倉鄉大嶺村完成了「裕琅希望小學」,跟著剛察縣吉爾孟鄉及伊克烏蘭鄉同名之小學也次第竣工,這種百年樹人,極具歷史價值之成就將影響深遠。另有數所亟待資助之小學也在他們籌建之中,未來想必又將展開新貌。
四.此行五人之青海之行,決非一般之觀光之遊,他們負有重大任務而去。文中敘述在高原上「山路崎嶇蜿蜒,路面凹凹凸凸」,當然十分辛苦,但他們的工作卻是一步一腳印地散布著人間大愛。
五.大嶺村小學只有一位馬老師(現已增至二位老師),他是校長兼老師,又是工友及大家長,平時住校綜管一切,周末須徒步兩小時方能回家。他獨自在那偏遠地區,為下一代的教育默默奉獻,正如石賡兄所寫,「能不令人動容?」另有一批年輕的女老師,師專畢業後志願來山區任教,遠離奢華,為貫徹她們的理想而努力,生活極為清苦,她們的執著精神令人敬佩。
六.文中大幅提及當地的學童,我們也可以在封面的大合照中看到他(她)們黝色的皮膚,樸實的衣裳,可愛的臉龐,天真的表情,還有那特有的「酡紅」,卻看不到他們的歡笑。在一個每人平均年收入僅合美金一百二十六元之環境中,幼童之生活品質可以想見,他(她)們的確需要世人的關懷。
忝為石氏基金會的會員,看到了他們五位之青海捐校紀行,與有榮焉。我們俱老矣,對這份義舉已無能為力,也許只有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