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王羲之在紹興的故事

4 月 14 日石氏基金會舉行「王羲之與《蘭亭序》」講座,受益匪淺。王羲之在紹興的活動,除了在蘭亭舉行「曲水流殤」的聚會,寫就稀世珍寶《蘭亭序》外,在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我是個道地紹興人,從小就聽說過這些故事,略舉幾則:

書聖王羲之居紹興時,就住在城內東北角的蕺山南麓。因為書聖是名門望族,老百姓就把蕺山改稱王家山,沿用至今。山頂之塔亦稱王家塔,原為三層,1937 年冬倒塌,2003 年重修,外觀五層,實為七層,層層有雙向樓梯相連,已成為紹興城中一景,登塔遠望,紹興城區風光盡收眼底。

民間傳說,書聖王羲之除了書法以外,一愛養鵝,二喜玩珠,又與僧人為友。一日老僧來訪,片刻間王的愛珠失落,不見蹤影,王一時起了疑心,以為是老僧所竊。老僧受此不白之冤,回寺後鬱悶而亡。而事實是愛珠被白鵝吞食,數日後家人宰鵝時從胃中取出失珠,報以主人。書聖悔恨莫及,就舍宅為寺,贈于和尚,以紀念老 僧,並命名為「戒珠寺」,以示戒絕玩珠之癖。出於廣大信徒對書聖的崇敬,戒珠寺曾香火旺盛。

戒珠寺原有臥佛殿、上方院、竹堂、雪軒、宇泰閣等建築,臥佛殿內有釋迦牟尼臥佛像。滄海桑田,由王宅改建的戒珠寺早已不復存在,現存的山門、大殿和東廂等建築均是 1924 年重建的,「戒珠講寺」四個大字是已故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後來題寫的。山門上有楹聯數幅,其中大畫家張大千所撰寫的一幅為:「此處既非靈山,畢竟什麼世界;其中如無活佛,何用這樣莊嚴。」1983 年又重修了山門、大殿和寺外的墨池。

傳說紹興城內的一座石橋堍曾有位老嫗賣扇為生,因多雨天涼,扇子滯銷,生活困難。王羲之路過此處聞之,即在老嫗的數把扇面上題一字。老嫗不識字,也不認識書聖,誤認為潔白扇面上隨寫數筆,會壞了她的生意。不料此事一出,眾多數年求字未得者,立即前來高價搶購,老嫗才恍然大悟。後人為紀念此事,該石橋命名為「題扇橋」,沿用至今。紹興城內還有一橋,因書聖棄筆落橋上,後人將其命名為「筆架橋」,也沿用至今。

蘭亭名勝自古就有,幾代皇帝也曾到此一遊,故留下御碑亭、右軍祠等古蹟。但晚清以來,年久失修,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筆者青年時期去遊覽時已破爛不堪。文革時期又遭重創,許多文物遭到破壞。幸虧文革結束,蘭亭才重新修繕。現在每年春上,蘭亭都要舉行書法盛會,來自世界 各地的書法愛好者聚會蘭亭,揮毫暢談。為了後繼有人,現已創建了蘭亭書法學院。筆者曾參觀過該學院,來自各地的青年學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這橫、豎、撇、 點、折的奧秘,有些青年學生的作品已使人愛不釋手。

各位若有機會去蘭亭旅遊,切勿遺漏去戒珠寺、題扇橋和書法學院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