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潮州名校金山中學

潮州省立金山中學,是潮州最有名的高級中學,校風純樸,人才輩出。金山中學原名金山學院,創立於清光緒三年(西元 1877 年),校名幾經變動,直至民國十一年,始正式定名為金山中學。金山中學校址,設立於潮州市郊一小山名金山上面,學校也因山而得名。山上有諸多名勝古蹟,其中以金山古松和碑林最著名,皆為潮州風景勝地之一。

1945 年 8 月,我韓山中學初中畢業,偕同學數人投考金山中學。時抗日戰爭仍進行中,金山中學遷至後方饒平縣鳳凰鄉。入學考試剛開始,第一課國文科,我正構思作文中,忽然外面鞭炮聲大作,歡呼聲四起:「日本無條件投降了!日本無條件投降了!」一時我也高興得無心構思作答,草草交卷出場。

放榜後,我徼幸蒙錄取,在鳳凰唸了半學期的高中。那為期短短的一段時間,現在回想起來,我一點印象都沒有。只記得學校座落在僻靜的鳳凰村傍,墟日(鄉村趕集的日子)比較熱鬧。簡陋的校舍,學生不多,學校忙著勝利後復員的搬遷,人心浮動。山區氣溫酷寒,我適應不佳,學期末患了嚴重的感冒。單身在外,無親人照應,只好自己到鎮上,找到一處小樓上的一位老中醫,服了數帖他開的中藥;感冒好些了,但咳嗽得很厲害。老中醫說他可特為我配製健肺益氣的藥丸,我推託說學期結束了,我也將回家鄉去,身上無餘款付藥費,他仍熱心要我回去後,匯款來還即可。小鎮的人情味就是如此,只好答應。

開學了,高一下學期開始,抗日戰爭勝利,金山中學已復員搬遷回潮安城來。惟原來金山校址校舍為日軍炸毀,只好暫借城東開元寺校舍。開元寺為粵東有名古剎,建寺已一千二百七十餘年,原寺佔地百畝,極為宏偉。惟千餘年來,寺地多被侵佔,目下仍保存有地約三十餘畝,主要建築物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等。

金山中學遷入後,借用大雄寶殿前廣場作為聚會場所、早晚間升降旗典禮之用。廣場兩旁迴廊,分隔作為多間教室;大雄寶殿兩邊之小廳堂,作教職員辦公室和教室用。大門進入後,兩旁四大金剛後面空隙,分隔後放置雙層木架疊床,作為男生宿舍。開元寺舍寬廣,環境清幽,僧侶德慧俱深,遷入後和同學和睦相處,極為友善。我高中三年多的生涯,因家庭隨父親工作而搬遷,大半時間不在潮安城內。故此,開元寺的學生宿舍,消磨掉了我過半的高中生活時光。

學生宿舍團體生活, 自也有其樂趣。早晚自習課,同級同學皆在一起,可收互相切磋之效。住開元寺學生宿舍時,因離韓江湘子橋甚近,每天晚餐後自習課前,偕兩三知己,緩行出城東門外。韓江河畔,湘子橋邊,晚霞在天,清風徐來,笑談天下大事,未來憧憬,人生報負,這真正是初生之犢不怕虎,少年不識愁滋味了。學校鄰近有數家小飯店,歲寒天晚,自習課過後,肚子餓了,走過去叫一碗熱呼呼的生魚片粥,鮮美滋味,真正是人間一大享受。

金山中學學生,全部來自潮州屬下八縣一市中之菁英,教師也皆屬一時之選。記憶中,那時候的物理老師,年輕瀟灑、教學認真、學識豐富,深獲同學愛戴。老師更吹得一手美妙的口琴,技藝超群,吹奏時因和音關係,必須同時使用三只口琴,更令同學極為佩服;一時他指導的口琴隊,參加人數大大增加。

金山中學遷入開元寺後不久,我二年級期間,梅雨時節,深夜宿舍同學正酣睡中,忽然嘩啦聲大響,同學們夢中驚醒,紛紛探視到底發生什麼意外?原來是山門兩旁的金剛,被崩塌下來的屋頂壓垮一邊的手臂,我們睡的男生宿舍,正在金剛的後面。同學們議論紛紛,有說幸好給金剛擋住,要不然我們有的要沒了命。

發生這意外事件,校方相當重視,對借住佛寺,寄人籬下,認為終歸不是辦法。那時候的金山中學校長詹昭清先生,是潮州教育名宿,決意發起重建金山中學校舍。然而,抗戰勝利後,百廢待興,政府財力可能照顧不及,考慮改向東南亞海外僑胞發起重建金山中學校舍募捐。商議結果由潮州最高行政長官,督察專員鄭紹玄先生,和校長詹昭清先生出發同行,至星、馬、泰國一帶募捐。潮州海外僑胞,刻苦勤奮,創業有成而為億萬富翁的人極多,其中為金山中學校友者也不少。海外僑胞愛國興學之心,一向不落人後。此行結果,成績相當可觀。校長回來後,校舍復建工作也開始了,只是母校復建後校舍,我從無機會一睹。

高中三年級了,我忙著功課,也忙著升學的準備。這個時候,學校的景況和昔時不同了。國共戰爭,情勢大為逆轉,好多同學已成為前進的民主人士,有的更放棄未完成的學業,迫不及待地去參加解放軍。1948 年 7 月,高中畢業後,同班同學各分東西,我和另外三位同學,決定到臺灣升學,到臺灣的原因,是局勢比較安定吧。很湊巧,到臺灣後,我們四個人,分別各考入了臺灣僅有的四個院校,即:臺大,師院,臺南工院,臺中農院。我考取臺大工學院。

1949 年末,大陸全部解放,國民政府播遷臺灣,大陸和臺灣開始以台灣海峽互相隔離。1952 年 7 月,我大學必業後,在台灣國營事業工廠工作,結婚成家。孩子們也都長大了,大學畢業後到美國深造。1989 年初,政府開放大陸探親。悠悠歲月,流水時光,四十多年睽隔,故鄉老母已近九十;我決定提早退休,應聘出任美國在馬來西亞某公司怡保廠廠長,如此免去公務人員身份,可赴大陸探視母親。

1989 年 12 月,我和內人首次自怡保返大陸探親,這真正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大陸之行,除了親友相晤之外,拜訪母校金山中學為重要行程之一。母校抗戰勝利後遷回,暫時寄居的開元寺,是伴我朝夕生活、起居作息三年多的地方,也是我急於要拜訪之地。久違了的開元寺,廟宇依舊,大殿前寬敞廣場中,兩棵老菩提樹,枝葉扶疏,茂盛如昔,迴廊間分隔置設的教室,自然都沒有了。寺門前原狹窄的街道,那些香燭店、飯店都拆遷走成為一大廣場,開元寺外貌更莊嚴壯觀了。

母校金山中學,卻早已在 1952 年遷至汕頭市附近一個叫礐石的小島,名稱仍為省立金山中學。我在汕頭時也有到礐石遊覽,並至金山中學訪問。惟時適逢寒假,老師和同學們皆返家鄉,校中僅工友留守,至為遺憾。礐石校址,佔地 10.7 畝,依山傍海,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間中點綴著挺拔的木棉樹,紅花綠葉,相映成趣,風景絕佳;一行人在學校門口攝影留念後離開。金山中學遷汕頭礐石後,仍保持潮州最佳學府地位,全校現有高中五十二班,學生三千人,專任老師一百六十五人,每年畢業生投考全國各大學,錄取率高達 97%。而其中屬有名重點大學者,人數也不少。

三弟、大妹、二妹也皆為金山中學畢業,據告知金山中學遷汕頭礐石後,原址校舍,改作為潮安縣立中學校舍;潮安縣立中學,成立於 1926 年,校址原在縣城西湖風景區內。1985 年,大陸政治改變,地方版圖也重新劃分。潮安縣改制後,成為潮州市,原縣立中學,也改名為潮州市金山中學;舊校址專辦初中,另於潮州市東山路,新建校舍校區,作為高中學區之用。至此,金山中學鬧起雙胞胎來。弟妹們笑說:「我們都算是這兩處學校的校友了!真的,兩處的同學錄同時都有我們的名字。」我說:「不如這樣,原來的汕頭市金山中學,加上總校二字,而潮州市的金山中學,便成為金山中學分校了,如此皆大歡喜,豈不更好。」

不過,無論如何,我想金山中學仍將是潮州地方最有名的學府,學校會一代代傳承下去,繼續為地方培育英才,建設國家,造福地方,這是我所能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