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淺談書法(四)

淺談書法(四)

上一篇:淺談書法(三)

敬愛的耆老們:

這是咱們第四次談書法了!從春天談到冬季,心交已經一年。但不知是否說動了您老?這一年中,您是否開始提筆練字?臨點什么碑貼?或者是沒有良好的書法環境和恰當的時間?

釋文:用祈眉壽萬年無疆(大篆)

釋文:用祈眉壽萬年無疆(大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室,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話出于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中。

您也許參觀過熊山的「神木」,那參天的紅樹林,起初也是一粒毫不起眼的種子。而我們學習和推廣書法,也正是一粒不起眼的種子!

中華文化,搏大情深,累積了五千年(也許是七千年)的經營,經過了無數人的研究和推廣,讓各個不同的民族分享中華書法之美;既能實用,且能作為藝術欣賞!中國的書法就是這樣蔚然成林。

上次和您談了一些有關隸書的皮毛。談了許久,忽然想起提筆之前,究竟怎樣執筆?執筆有沒有一定的方法呢?

有位潘搏嬰先生說得十分中肯。他說:「為了學習方便,還是有一個方法的好些,但是不可死執此法,必須虛心體會。何以要立此法?在實踐中此法好不好?若好,好在何處?逐漸體會,因革損益,方能得到一個對『我』最正確的方法。」潘君還編了一個有關執筆的歌訣如下:「自無法生,以有法長。自有法入,得無法出。有法之法小,無法之法大;毫無玄虛,不用害怕。」

三十年前,蘇州有個書法家 – 祝嘉。據說他臨的碑貼,自商朝到清朝共有一百五十種以上,隋以前的有一百二十種。每一種碑貼的臨寫至少有一百通以上。

他用數十年臨池經驗,而且融會了各家的論述,寫了四首絕句,說明執筆的要領。現提供如下:

其一
兩足平開似立時,挺胸直背最相宜。
精神抖擻揮毛潁,力盡全身不我疑。

其二
去來以肘顯奇姿,指腕休搖學魯斯。
側勢應宗黃小仲,遠師良士管微欹。

其三
四指相爭力要齊,管需緊握且需低。
腕平應記掌虛妙,疾澀認清路不迷。

其四
左手挺開作翼如,須從執筆慎其初。
為培腕力來題榜,小字蠅頭懸臂書。

首先一詩,強調坐姿,兩腳平開,用力著地;練武術時先練「站樁」其要點就是下盤要穩,上身放鬆。寫字時同樣是使用全身的力量。交足是一大忌,下盤不穩,如何能使全身之力運向手臂、手腕、手指、直到筆端。

其次,主張用懸腕提肘,不贊成用指力。錢魯斯、黃小仲與王仲瞿(良士)都是清代書法家。米芾的「提筆法」也說:「以腕著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也。」

其三,簡言之,就是指實、腕平、掌虛、四指齊力,該快時 — 疾,該慢時 — 澀。使指尖執筆,姆指、食指、中指則均用第一關節前端。至於筆管緊握,筆者倒有點意見,持而不失即可!因為有人執筆「過」緊,連腕部都僵硬了。放鬆一點,也許用腕時會較為靈活。

楊化育之行書

楊化育之行書

最後一詩,大意是左手如翼,取左右平衡之意。當然右手也須展翅!右手臂不必向前直伸,橫在胸前即可。榜書者大字也,寫大字必懸肘,須有腕力。寫蠅頭小楷則枕腕,用指力足可應付。詩中強調寫極小的字時,也要懸臂,皆在培養懸臂之力,但是太累了,我做不到!

寫了許多枯燥的方法和理論,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提供參考罷了。

大漢書法的創始人彭鴻先生說過:要把字寫好的方法有三,一、寫,二、寫,三、還是寫!

心動不如行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事只是起頭難,邁出了第一步,此后就不難了。過程中難免遇挫折,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個窮和尚,依靠了他的一瓶和一缽,竟然渡過了南海去朝圣。富和尚心雖然動了,卻沒有行動!磋跎許久,耽誤多年,迄不能如愿。這道理不用贅述,您一看就明白了。

楷書,便是基礎功夫,有道是:「楷是立、行如走、草如奔。」基層穩固了,就可建立更高的樓臺了。祝您更上層樓![下一篇:淺談書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