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淺談書法(二)

淺談書法(二)

上一篇:淺談書法(一)

敬愛的耆老們:

上次給您談到一點,書法可以怡情,可以延年益壽。承您打電話來說:「希望看到之(二)、之(三)…」。謝謝您的褒獎和對中華文化的重視。

中國文字自甲骨文以來,約有三千五百餘年的歷史,至於「餘」是多少年?史前已無文字可考!文字的演變應是:甲骨文 – 籀文 – 石鼓 – 秦篆 – 漢隸 – 章草 – 行 – 楷 – 狂草 – 標準草(三原于右老編創)。

這麼多的內容,絕對不是三言兩語,二、三次就能把它說清楚、講明白!但是,只要能提起各位耆老的興趣,筆者還是願意「淺」談。同時,也盼望大家談,談中華文化之美。美國的文化兼容並蓄,原是多元化的。

至於,學那一家?選甚麼帖?筆者的建議是由楷而隸而篆…與此同時,也選點行草練練。可以增加一些趣味,也可悟出楷書與行草,筆法一致之處。

楷書:大成於唐朝。有人認為先學唐楷,可以上窺六朝,以溯秦漢;而且,兼顧了實用。

如您同意的話,便可往書局,買一本所喜愛的唐代法帖,就可以開始臨池了。

也許,您喜歡從篆書入手,不反對!只是繞行的路,略微遠了一點。

篆書:李斯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罷其不與秦文合者」,增損而成小篆(又稱秦篆),對中國文字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人稱「小篆之祖」。

小篆以前的文字,統稱大篆(包括甲骨、鐘鼎、石鼓文字),大篆撲茂婉曲,小篆亭勻均衡。筆法相通處較多。大篆的字數不如小篆齊全,有些字闕如、有些字借用。所以,雕刻姓名印章上的篆字大部分用小篆。

您要學篆,買本「嶧山碑」臨摹臨摹。這是屬於秦篆。若喜歡近代(清)的篆法,選一本鄧石如(完白山人)的法帖,每天花點時間練練,也是很好的。

臺灣的書法家,宗孝忱先生,寫了一本書 –「述篆」。全文九千餘言,有機會再向各位作報告吧!

現在,暫且介紹一些唐代的法書如下:

一.歐陽詢:精研字體結構,平正中見險勁。碑帖有九成宮體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溫彥搏碑等等。

二.虞世南:他的書學由智勇而直承王右軍。被世人重視的珍本是孔子廟堂碑(又稱西廟堂碑),其書端莊靜穆,俊朗圓潤,世譽為唐楷極則。

三.褚遂良:師法王、虞,碑文中主要的有孟法師碑、雁塔寺聖教序、同州聖教序、千字文等;其墨跡有倪寬傳贊(現存國立故宮博物院)、摹蘭亭敘、臨寫二王作品多種。

四.顏真卿:字跡雄鍵,古厚磅礡,步驟深穩,兼南北之長。碑文有多寶塔、麻姑仙壇、顏勤禮碑、大唐中興頌、顏氏家廟碑等,各碑風貌不同。

五.柳公權:柳書得力於歐、顏二家。作品有玄秘塔碑、普照寺碑(集柳氏)、回元觀仲樓銘(一九八六年在西安出土。)、神策軍紀圣策碑等等。

法帖不勝枚舉,最要緊的是 – 只選一「種」! 換言之:必須堅決拿一家作為看家的老師。學的少,看的多,掘井及泉,一個「恒」字是一切成功的條件。

最糟糕的是習慣是寫一家,換一家,寫寫換換保證沒有什麼結果。筆者練字就改不了這個壞習慣,一家尚未入門,馬上又換了另一家,楷書尚在起步,沒幾天又換了隸書!不敢說樣樣通,肯定是「樣樣鬆!」。

老師對我說,入帖難,出帖也難!把這本帖寫熟了,「熟」能生巧,臨寫到七八分火候,再選臨其它。帖臨得多了,也悟得多!從傳統中求創新,有了自己的風格,便成「家」了!清何紹基臨寫張遷碑就有一百通之多!所以,他在清代書法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筆者呢?寫了大半輩子,還是在「邯鄲學步」。其實也沒什麼關系,寫得開心便好。

「初學先大字,不得從小。」筆者以為大字比小字難寫,一有敗筆,或者是結構上出了點小問題,無所遁形地一覽無遺。先把大字的間架勻稱了,寫小字的問題就不大了。

坊間有得賣的書法用紙(有九宮格的),每頁可寫六個大字,不妨買一疊回家試試。謝謝您,耐心看完了本篇,夜也深了,我們下次再談吧![下一篇:淺談書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