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淺談書法(十九):談書法的布白

上一篇:淺談書法(十八)

敬愛的耆老們:春節前給諸位談到書寫速度的快慢,足以影響到畫面的效果。愛寫字的朋友,不妨嘗試一下快寫和慢書的結局如何?當然,蘭亭序的優美,豈止於快和慢,用墨的濃淡多少,提按時用力大小,甚至情緒是否暢行無阻,都會對畫面有所影響。這表示要有許多客觀的條件,才能寫出一幅不朽的作品。各位,咱們都不是王羲之。能在寫字時,心無雜念,心平氣和便得!

一幅作品中必然包含「三白」,這已是老生常談的了,這是傳統書法中重要的一環。一是字中布白,二是字距,三是行距。字中布白乃是字的間架(結構),如果布白不妥,字失重心,便無美感。通常的習慣,字距小於行距。但是,早期篆書和後來的魏碑及唐朝的部分楷書,卻是行距等於字距的。其效果如現代公寓的架構 – 鱗次櫛比,有種莊嚴和肅穆的感覺。至於行距寬於字距的,蹤向的白色空間感增強,無形中視覺由上至下的速度感被強化了,這種空間結構,在楷書和篆書中的例子 較多。最後行距小於字距,蹤行變窄,視覺被迫作橫向的觀察,這便是隸書特有的布局了。至於漢字的行、列既定的法則不外「有行有列」、「有行無列」和「無行無列」三種;雖然狂草的排列法 – 無行無列,較難理解和欣賞,但它卻是漢字的審美與藝術價值的頂峰!

筆者認為,有行有列是比較容易做到。一幅字行列整齊、大小均勻,便有美感。末行當然不可只有一字!為何大家都說:一字不能成行!只餘一字,字下空白必「長」,這便有礙畫面平衡了。當然,加上每一個字的布白妥貼,便是一幅相當完善的作品了。

至於有行無列倒也不難做到,下點工夫便能使行氣通暢,井然可觀。但是這個「可觀」只是刻意努力經營的結果。如果沒有像寫蘭亭序那種在微醺後的情境之下,占盡了天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地利(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人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大概是寫不出那麼優雅秀緻的行書。即使王羲之本人事後也重新謄寫了十餘遍,竟然都沒有那篇草稿的非凡神采!看來書法之道,除了客觀條件外,還得有自在的心境才成。早在《書法淺談》之六中曾經介紹蘭亭集序之美,其一,迷離變化,不可思議;其二,筆力驚絕,能使點劃蕩漾空際,迴互成趣;其三,王字大小不一,行距常不相同,行氣並不垂直而下,或而傾斜、或成曲線,任性、感性自然渾成…這些是旅居法國的美學家熊秉明君,歸納古人對禊帖的讚詞。試想連書聖再書時都辦不到了;筆者愚昧,每日喝點金門高粱,想從酒中找些靈感,結果是匠氣加 俗氣– 依然故我!

李教授蕭錕在他的著作《書法空間藝術》一書中說︰「所謂空間指的是四方上下。」相對於時間,國人的空間觀念,指的是「 真空」 虛無一物。然四時運行,萬物生焉。所有的存在,都是從這一真空、虛空生出這從無到有的空間觀。發揮得最為極至的莫過於傳統戲劇,舞台上僅有的道具,一桌、二椅而已。透過演員的肢體動作,卻可以讓觀眾感受到萬事萬物的存在,展現出原無一物的空間觀念能容納各種事事物物的無限性。同時,也是虛實呼應很好的例證之一。筆者有幸,早年曾經看過老大鵬國劇演出《鍾馗嫁妹》劇中五鬼的身段,舞台上除了燈光效果之外,別無一物,鑼鼓聲中正是無動不舞,每一個節奏,都組成一個畫面。五鬼身裁,長短不一,虛實呼應,其妙無比。舞台上無行無列,如同狂草,那一種美感,大概是虛無中地,無中生有吧!

關於布白,千變萬化,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道得明!您老多多練字,自然自在就夠美了。熟能生「巧」便是。且祝各位老友、讀友身心愉快,靜以養心,動以養身,萬事如意。傅乙頓首。[下一篇:淺談書法(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