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字牧之,生於晚唐(公元 803–852),京兆萬年人,文宗大和二年(公元 828)進士,出生於名門望族。其祖父杜佑官至宰相,杜牧曾在楊州淮南節度使幕中任推官,後累官至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在隋唐宋年間,實行的是三省制度,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封駁,尚書省執行,所以中書在行政中具領導地位,好像清朝的軍機處。
在晚唐期間,政治紊亂,唐憲宗(806–820)是被宦官陳弘志所殺,其子穆宗接位在位僅四年,其弟敬宗接位只兩年,由文宗接位,杜牧就是文宗二年的進士。想來,杜牧家有資財,對仕途不熱衷,因此常在酒肆青樓中逗留,他的詩寫得飄逸,浪漫又多情義,後人誦之,都易朗朗上口。如「贈別二首」: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稍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臘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第一首是讚美他的紅粉知己無人能及。第二首則是離別的依依之情,正如七十年代的一首走紅的流行歌曲「情人的眼淚」一開始是:「為什麼要對你流眼淚,若不是我的情人要離開,我的眼淚不會掉下來……」與這詩有異曲同工之妙。常在青樓駐足的杜大詩人,因調職監察御史要離開繁華之地的揚州,他數年來的歡愉揚州夢,結束了,也醒悟了,作了一首瞺炙人口的好詩。詩曰: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也讓我們今日可冠予「浪漫」二字。
其實他頗善於論兵,曾注《孫子兵法》且憂國憂民。他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由詩中得知他憂於國勢日衰,當權者仍沉於酒色。他並寫了一篇「阿房宮賦」,把秦始皇的不顧恤人民的困苦,為一己之慾,窮奢極侈,以諷當朝。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驪山北搆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之面積可見有多廣,工程有多驚人,耗資有多巨。「渭流漲膩,棄脂水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被安置在阿房宮中之嬪、妃、人數眾多,雖錦衣玉食,奴婢環繞,但失去自由,有一生一世不得面君的寂寞,當權者那有些微憐恤之心!在文後道出六國之亡於秦,非秦也,而係六國本身。秦為何只能傳二世,其禍始於秦始皇之奴役百姓,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終至亡於平民劉邦,起義成立漢朝。這篇《阿房宮賦》傳誦於朝野,實有令當朝自省,奮起之作用。
杜牧的詩,流暢生動,情意綿長,感人至深,且多喻古諷今之作,著有「樊川文集」。唐朝大詩人杜甫生於公元 719 年,杜牧生於公元 803 年,後人以小杜稱之,與同時代之詩人李商隱並稱「小杜李」,有別於杜甫、李白(李白生於公元 70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