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母校

母校

圖一

母校國立湖南大學,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嶽麓山傍,是北宋嶽麓書院遺址,為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自宋朝朱熹、張南軒講學於嶽麓書院後經明、清兩代加以修建,成為宋朝四大書院之一(四大書院為鹿洞、石鼓、應天、嶽麓。)。書院是在北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九七四年)潭州太守朱洞所創設,以後陳傅良重修嶽麓書院時記云「…尚書朱洞來守長沙,作嶽麓書院於山下…」,距今已是一千零三十二年了。學校校本部正大門「嶽麓書院」四字(見圖一)是宋真宗趙恆,於大中祥符八年(公元一○一五年)召見書院院長周式於便殿時親筆所題。門旁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在清嘉靖年間書院進行大修,門人及當地士紳請院長袁石曜題寫大門對聯,院長遂以「惟楚有材」題之,囑諸生應對下聯,上聯看似簡單,實則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聯源於經典左傳「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也應出自經典才是,諸生若思不得,貢生張仲階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源自於論語泰伯篇「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應對的珠聯璧合。學校下廳有朱熹所題「忠孝廉節」四字,刻于約一人高的石碑上,這四個字至今仍定為校訓。後進御書樓前有清乾隆帝於乾隆八年(公元一七四三年)所題「道南正脈」橫匾,這之上又有清康熙帝二十六年(公元一六八七年)所題之橫匾「學達性天」(見圖二)。

圖二

圖二

國立湖南大學校址,前臨波蕩漾的湘江,後倚嶽麓山,山上名勝古蹟錯落其間,為黃興墓、蔡鍔墓、雲麓宮、禹王碑、麓山寺、愛晚亭等,山上的雲麓宮前有一幅對聯「西南雲氣來衡嶽、日夜江聲不洞庭」,寫盡了麓山雄偉的氣勢。名勝古蹟中以離校最近之愛晚亭最為優美,令人流連忘返(見圖三)。亭前小橋流水,四周花草茂盛,真可說是林壑幽美,景物鮮妍,它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嶽麓書院院長羅典所建,原名「紅葉亭」。後湖廣總督華沅依據唐代詩人杜牧「山行」詩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句,改為「愛晚亭」,亭旁一片楓林,所以有「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來讚美它。亭上刻有書院院長羅典所題之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愛晚亭與宋慶曆六年(公元一○四六年)建於安徽滁縣的醉翁亭,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一五五二年),建於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清康熙三十四年建於北京的陶然亭,並稱為中國四大名亭。

圖三

圖三

筆者夫婦於民國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畢業於母校經濟系,在那段四年求學的的時期,是最值得懷念的日子。二年級開學前中日抗戰勝利,學校由湖南辰谿遷回長沙時,人人興高采烈,同學們自行組合包船沿沅江到長沙,政府發給每人「後援費」法幣五萬元,當時幣值約含黃金一兩或西裝一套,足見當時政府真是厚待學生,同學們平時享受政府的公費,每月僅需要一些零用錢而已。畢業的那一年,學校設有文、法、理、工、商五個學院,二十個院系,三個專修科,一個研究所,教授一百一十六人,副教授二十六人,講師四十五人,職工一百二十三人,在校學生一千九百九十三人。二○○三年十月是母校由求實書院改為湖南省城大學後一百周年紀念,因為它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以二○○三年九月而言,學校設有三十個院系,五十個本科專業,教職員工四千七百人,全日制在校學生近三萬人。筆者今年十月返母校拜訪時,見到各式各樣的建築物滿布在廣大的校區內,許多煦煦攘攘、滿充青春活力的學弟學妹們往來其間,足可見母校正在長足進步中。

最後以母校校歌作為結束,「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開學府,濟濟滄滄,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華與實兮並茂,蘭與芷兮齊芳,楚材蔚起,奮志安攘,振我民族,揚我國光,振我民族,揚我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