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有感人生

耄耋之年,在這科技發展迅速之時,尤其在美,真是日子好過、飛快過。回憶當年,抗戰勝利,民生凋敝,百廢待舉,而國共即起內戰。當時國防醫學院已三次招生,兵工學校工程學院招生二屆,余有幸錄取戰後第一屆(十三期)。後因局勢逆轉,隨校第一批於 1949 年元旦,自上海虯江碼頭塔乘華勝輪, 於 1 月 4 日晨抵達基隆港外海,當即就有小販用小船靠近華勝輪兜售香蕉。中午靠基隆港二號碼頭,並在那裡暫住,擬候花蓮輪去花蓮中正橋校本部。其間,三期學長張志純少將(先遣人員)還來探視吾等,慰勉有加。記得當花蓮輪抵達基隆港時,伙伕為我們準備好包心菜煮些許豬肉。待餐後上船,晚間啟航,詎料風大浪高,五百噸級的花蓮輪搖晃得很厲害,我等在統艙內東倒西歪,嘔吐不止,艙內臭氣沖天。至日後數年間,同學們聞包心菜仍色變。

來臺後,我等以「中士學生」至畢業月薪二十四元新臺幣;而自大陸來臺軍眷,則有上士薪三十元,可見當時生活之艱困。而後結婚須養兒育女,頗難糊口,唯有到處兼差。猶記得時常脫去軍帽及上衣,換上一件襯衫去兼職。下午下班後,帶個便當去工廠做技術員至九或十一點,週末則全天去工廠工作,生活之艱苦可想而知!而後承鄉長設法軍職外調,1971 年元旦退役,七月蒙家兄介紹去西非洲奈及利亞及迦納(均屬英語系)任職,73 年攜妻子兒女同赴迦納。兒女均在當地國際學校讀書,且均在 Fifth Form(相當於高二、高三程度)申請來美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並在美就業,事業有成,堪可告慰。

我倆也於 80 年自迦納返回臺灣,蒙校友助獲聘任教於新竹芎林「大華工業專科學校」直至 90 年退休。94 年由幼兒申請來美,現寓住帕洛阿圖「立頓園(Lytton Gardens)」老人公寓,頤養天年。我個人向來以知足、感恩、惜福及積德為座右銘,並告知兒女們亦盼望他們能傳承下去。

又按我們十三期同學於 1952 年畢業,當時僅造兵(機械)及應化兩系,自大陸撤至臺灣時共有一百餘人。至 1949 年年底時,因同學已有結婚及想念大陸家人者,當時尚可退學返回大陸,故於除夕夜聚餐時,大家哭成一團。至畢業時,僅有五十三人而已,到目前往生者也已稍超過三分之一。人生苦短,一晃六十五年過去了,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