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文房四寶之硯

文房四寶之硯

紙、筆、墨、硯合稱文房四寶,我們用了幾十年的硯台,可能對它的內部名稱還不十分清楚。硯台多依石頭的形狀製成,硯的中間位置用作研磨處稱為硯芯,硯堂或硯池;凹下去的地方稱為硯海,可用作儲水或存放研好的墨汁;四週較高的地方稱為硯邊,以防墨汁流出去,硯邊或硯首多雕有花紋;硯石中有圓圈者稱為眼,一個硯台常有多個眼,較為美觀,即被稱為好硯。

硯台的製作可分幾個步驟:

一﹒選石 —— 製作硯台的石頭,多產自河中和水坑中;因為石頭在水中浸泡千年、萬年後,較為溫潤,適合製硯。

二﹒切石 —— 將選好的石頭切成計畫製作之硯台大小。

三﹒依石形製成硯台。

四﹒用氣動筆或電動工具雕刻花紋。如蓮花、荷花、菊花,或龍、鳳、牛、羊與鳥等動物,使硯台美觀。

五﹒上蠟後用瓦斯槍加熱,使蠟溶化後再打磨,增加光亮。

一個硯台要具備那些條件才能稱為好硯?好硯更要有那些特色才能被譽為名硯?譬如:遇暑不燥、歷寒不冰、質地細滑溫潤,能研出濃滑的墨汁,而且不傷筆毫。墨碗係用較粗陶泥製成,磨墨較快,但墨汁不細滑,只能寫普通的東西,不符合高級書法作品之要求。

我國四大名硯順序為:

端硯

端硯

一﹒廣東的端硯

唐朝大書法家柳公權將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譽為四大名硯,經歷千餘年,亦為後人認可,多沿用此順序排名。端硯居冠,又有「紫雲」、「紫玉」之美譽。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故稱為端硯,最早於唐朝武德年間(公元 618–626 年)在端溪開採,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以水岩老坑為最佳,但經長久開採,幾已枯竭封坑。肇慶七星岩出產之白硯,滑如玉,研磨無聲,被譽為上品。好的端硯,不但美觀,而且發墨,其色光潤如漆。據說端硯之出名,係因昔日學子赴京考試時,正值寒冬天氣,很多考生的硯台,墨汁容易結冰,要用口呵氣使冰溶化,才能用筆醮墨汁寫字。但廣東考生用的端硯不會結冰,因此節省很多時間,能專心思考,所以端硯一舉成名,被譽為墨硯之冠。

二﹒安徽的歙硯

歙硯產於安徽歙縣,古稱歙州,與祁門縣、休寧縣、以及現在江西婺源縣,因都在黃山四週,故所產之硯統稱為歙硯。始採於唐代,當時即為「貢硯」,進貢給皇家應用。柳公權譽為第二名硯,這個排名歷千餘年仍然不變,被後人認可。

我曾看過新聞報導,近年來因歙硯價值高漲,很多歙縣人家將老屋拆去,用牆基的石頭製成墨硯出售,所得款項就可重建新屋。屋基的老石頭經過幾十年或一兩百年的乾燥,火氣全消,更適合製作墨硯。

三﹒甘肅的洮硯

產於甘肅省岷縣、卓尼縣一帶洮河峽谷中,故又名洮河硯,開採於唐,盛於宋。因硯石顏色的關係,稱為綠石硯,譽為綠如藍、潤如玉、發墨快、液細滑,不傷筆毫,亦有歷寒不冰之優點,為文人所喜。因硯石產於峽谷河底深水處,得之不易,在北方最被重視。現已資源枯竭,上等佳硯存世極少,價值很高。

在中國中央電視台《遠方的家.百山百川行》102 集中,就有介紹洮硯的節目。在洮河旁邊的山中有石礦,可分為上、中、下三層,以下層河岸邊或河中所產之石為最佳。硯石有橙紅和綠色相間,很好看,所謂「洮綠端紫」,此之謂也。該節目報導,製造一方好的洮硯,通常要一個多月。現在價值甚貴,上層石硯約人民幣五千元,中層石硯約一萬元,下層石硯或水坑石硯約二萬元。

四﹒山西的澄泥硯

始於漢代,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係用長久沉澱在河中的漬泥,放在絹製籮筐中過濾出極細的泥漿,放置一年以上,使泥性穩定,才加工製成。質堅耐磨,觀之若碧玉,撫之若童膚,儲墨不涸,歷寒不冰,呵氣可研,不傷筆毫,為歷代文人推崇,尤為蘇東坡、米芾等著名書法家所鍾愛,以朱砂紅、鱔魚黃、蟹殼青、豆綠砂、玫瑰紫為上乘顏色。現在很多地方都產澄泥硯,如河南洛陽、河北鉅鹿、山東青州及魯柘縣、山西絳縣、湖北鄂城、四川達州、上海寶山等地均有生產,多屬黃河兩岸地區。

在此也順便談談產於吉林省的松花硯,最早開採於長白山區。安圖縣、兩江鎮、砥石山等廣大地區均有此種硯石。在崇山峻嶺,水急溝深的河流中都有美好的石頭。其色澤若松花,有淡黃色、淡綠色、褐色或一硯數色,將之雕成松花硯,為文人喜愛。始於明末,至清代康熙帝用為御硯,十分欣賞。

澄泥硯

澄泥硯

螺溪硯

螺溪硯

螺溪硯產於台灣彰化縣濁水溪,色黑而質地潤滑細緻。台灣的墨硯多為此處生產,現在附近仍有不少製硯工廠,頗具規模。

其實,任何地區的石頭只要質地較為細滑,都可以製成好的硯台。你如果有興趣,在附近公園找一塊美石,親自動手,製成一方硯台,美其名曰聖硯(聖荷西)或苗硯(苗必達市),以供日常揮毫,想必樂在其中。

1994 年,我去荊州旅遊,在一條賣文玩街上的店舖,見到很多古舊墨硯,十分古樸美觀。因為那時我還不常練習書法,而且覺得很重,攜帶不便,就沒有購買,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點可惜。另一位同事花了五百元人民幣買了一個很好的古硯,他很高興。當然,那時候五百元人民幣還真是不便宜。因為當時武漢的小學教員月薪只有一百多元,公車司機約二百元,副教授約四百元,教授約五百元至六百元。以教授一個月之薪水買一塊硯台,還真是很貴呢!

你見過最大的墨硯有多大?半尺?一尺?在廣州市的陳家祠,以磚雕出名,屋頂上的磚雕花樣繁多,非常美觀。我去參觀時,卻意外發現一個很大的墨硯,約有四尺長、兩尺寬,硯台邊沿上雕刻了龍鳳及很多其他花紋;那當然不是用來寫字而是作為擺設用的。據說是陳濟棠任廣東省長時所贈送,用以鼓勵陳氏子弟努力向學的意思。

亂雜寫來,希望不要浪費各位寶貴的時間。

同一系列:文房四寶之墨(作者:李自潔)
文房四寶之紙(作者:丁祖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