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抓壯丁

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書中,多次寫到國民黨軍隊當年在大陸靠「抓兵」補充兵源的事。這讓我想起童年時在故鄉四川,親眼見到國民黨軍隊抓兵的情境。

抓兵,四川話叫「抓壯丁」。抗日戰爭時期,筆者為躲避日本飛機轟炸,隨父母疏散下鄉,住在一個農家大院裡,同住這個大院的還有國民黨軍隊的一個排。一天晚上天剛黑,一個比我大兩歲的鄰家孩子跑來叫我:「快去看,剛抓來的壯丁!」我們來到場院裡,就見幾個士兵正在給剛抓回來的壯丁鬆綁。大約五、六個壯丁,都是十七、八歲農民模樣的青年。解去身上的繩索後,讓他們在院子裡站成一排,對他們逐一搜身,沒收隨身帶的一切財物。搜得很仔細,全身搜完後還要他們把嘴張開,並果然從一個壯丁嘴裡掏出一個銀元。

最後,給他們每人發一套軍裝,而收繳了他們原來穿的衣服。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防止逃跑。儘管採取了諸如此類的各種預防措施,新兵逃跑的現象還是無法避免。能逃掉的是運氣;沒逃掉而被抓回來的,其懲罰是「打扁擔」,即用挑水的扁擔打屁股,打得皮開肉綻。我不止一次親眼得見被抓回的逃兵捱扁擔的慘狀。

抗戰勝利後,不再有日本飛機轟炸了,我們便搬回城裡,住在祖父的老宅子中。也是一天晚上,突然從街上傳來一陣叫喊聲和腳步聲,接著便有人敲們。剛把門打開一道縫,一個農民模樣的青年就擠進來,噗通一聲跪在我們面前說:街上正在抓壯丁,他是被抓後又逃掉的,現在街兩頭已被堵口子,跑不出去了,求我們救救他,讓他在我家待一個晚上,明天早晨再出去。我們便把他安置在柴屋裡。不一會兒又有人敲門,當時我已經上中學了,懂事了,便厲聲問:「誰?」回答說是來找一個逃兵。我沒好氣地說:「這裡沒你們的逃兵!別處找去!」我祖父曾做過幾年地方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一般沒有人敢進來搜,那個農民就這樣被掩護下來。

之後,我們讓他去廚房吃了一頓飯,見他一身農民裝束,擔心他再次被抓壯丁,又把父親的舊中山服找出一套讓他換上,第二天早晨才讓他離開。出門前我還先去街上看看有沒有守候的士兵,確信沒有埋伏後,才讓這個農家孩子離去。

這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回想起來卻歷歷在目,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