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維蘇威火山腳下的龐貝(Pompeii)遺址,是兩千多年前古羅馬時代的商業城市。龐貝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前八世紀,當時一批屬於義大利最古老民族之一的龐貝氏族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農業聚落。經歷各城邦的輪替統治,到西元前 310 年,羅馬人占領了龐貝,納入羅馬的領土。
西元 79 年 8 月 24 日,維蘇威火山爆發。巨大的火焰夾帶著濃厚的火山灰衝上天,熾熱的岩泉從山口直向山下的龐貝城奔流,所經之處盡成焦土。天上的火山灰也混合著雨水傾瀉而下,瞬間淹沒了整個城市和生靈。當一切復歸平靜,龐貝城卻從此消失在維蘇威火山的地平線上長達一千七百年之久。
到西元 1709 年,那不勒斯當地的貴族在這裡挖掘出古物,才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1763 年一塊刻有「龐貝」字樣的標牌出土,龐貝城再度重新回到人們的記憶中。一些古人的傳說又浮現在眼前。其後到 18 世紀末、19 世紀初,那不勒斯國王對龐貝城址作了周密而有計劃地發掘之後,龐貝城的真貌才得以重見天日。
目前古城遺址四分之三以上已經挖掘完成。整個城址的規模:東西長 2,600 公尺,南北長約 1,600 公尺,周圍築有城牆,並有七座城門。城中有一條南北向大街,二條東西向大街,大街之間分隔成社區。出土的建築物除了一般住宅、作坊和店鋪之外,還有市政廣場、會堂、神廟、體育場、澡堂、旅館、鬥技場、妓院等公共建築。
採取殘蹟還原和展示是龐貝遺址保存上的特色,即是從遺址中出土的建築物和其中的配置,都盡可能不作復原,而保存其毀壞時的樣子。這不但可使觀眾產生身歷其境的感受,領略大災難發生時的情景,也可避免因不當修復所造成的破壞。
龐貝遺址在保存上的另一項特色,不僅保存了建築和器物等無機物質;更可貴的是,也保存了當時人類、動物和植物的形狀。菲粵雷利(G. Fiorelli)發明了利用白膏泥灌入人體和動物的形體空隙(是因為人類和動物屍體在膠結的火山灰中腐化後所留下的),真實的顯示了在災難來臨剎那間死亡的情景。為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居民的壁畫反映了當時的民情風俗,許多裸體及集體性行為的畫像都赤裸裸地展示出來。羊毛染坊、商店、客棧的牆壁上,到處都留有龐貝人縱情的印記,可見當時性開放與混亂的態度。盡享歡樂之餘,龐貝也似乎付出瞬間毀滅的代價。
今天的龐貝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考古遺址博物館和考古發掘工地,也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旅遊勝地之一。1997 年聯合國將龐貝遺址列入文化類世界遺產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