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幾則小禮節

(一)講話。人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然後開始講話。話人人會講,沒有什麼規矩,但也有一些禮節,為一些人忽視。中國幅圓廣大,人口眾多,各地方言不同,各省地理上也許相距不遠,但口音卻大不相同,彼此聽不懂。例如廣東話、閩南話、北方的山西話、江南的吳儂軟語…。各地方言,不勝枚舉,互不相通,彼此交談如雞同鴨講,無法溝通。大家鄉親們見面,為了方便彼此,常操家鄉口音,顯得親切。身旁若有他地人士,一句都聽不懂,也不以為意,但這卻是不很禮貌的。在這種場合,最好在開口之前先對他的朋友說聲:「對不起,為了方便,請容許我們講方言。」而且,講方言的時間不能太長,應該即講大家都聽得懂的話才合禮節。現在我們來到美國,在美國朋友面前尤應先道聲「Excuse me」,再講中國話,這是必不可少的禮貌。此外,無論何種語言,我們在言談中,應少說「你」或「你們」,凡遇到應表達你的意思時,應代以「我們」。舉例來說,你在學校中上課,對一群學生勸誡應用功讀書時,不要說「你們應用功讀書」而說「我們應用功讀書」。這樣,學生們聽了比較入耳,感覺到我和學生們是站在一起,顯得非常親和,增大了勸誡的效果,這是一種說話的藝術。

(二)握手。普天之下,除了某些地區和民族,或在特殊的宗教儀式外,我們見面大都以握手為禮。大家認為握手是極其平凡的事,不必去推敲,其實不然。我們握手,不應把對方手指捏在掌心且握得緊緊的,尤其對於女賓,切忌如此。與對方握手,應何時伸出手去不可忽視。若對方身分較高,或對方是女賓,一般情形應俟對方伸手後自己再伸手,輕輕握著對方。若自己先伸手,有些唐突之嫌。握手時若上下左右大幅度搖幌,或者兩手抱拳,把對方手指握緊在你的拳頭之中似見熱情,其實是不禮貌的。對於女賓,尤其只能輕輕握著對方右手拇指以下的四指,輕微的上下輕搖幾次即止。對方若放手,應立即放開自己的手,以便對方抽手收回;不可緊握不放。在一些很莊重的握手禮中,我們可能會向女賓行吻手禮。這時女賓伸出右手來,我們應微彎身驅,伸出右手,低頭把嘴靠近對方手背,似是觸到,即行立直。切不可將脣真的接觸到對方的手背,那是會令對方厭惡,不合國際禮儀的。

(三)乘車。我們乘車出行,與同行者之間因尊卑親疏不同,也有一些禮節講究。先講駕車者若另有僱用的或不相干的司機的話,你應獨自坐在後座,不必和司機併排坐在前面,反而影響司機的心理。若同行者除自己之外另有地位較高人士或女賓,你應禮讓,請他們先行登車,你再上車坐在司機側面。若貴賓或女客未打招呼同坐,切不可自行上車併坐一起,這是非常唐突和無禮的。若你自己駕車,你便身兼司機和主人,你最好下車,站在門外等大家順序上車後,再坐上司機位置開車前行。

到達終點時,你也應該以較快的速度,下車開門讓客人下車,自己再上車開去停車。

我們石氏基金會的會員耆老們,平時講話握手和出門時,遇到應講究以上這些禮節的機會可能不多。但我們的子女們也許難免,本文所述,不妨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