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回首西夏

回首西夏

一段陌生的歷史,一個神祕的帝國,二百年的叱吒風雲,其後是一齣滅族的悲劇,一片寂寥的黃沙,一群消逝的民族。

783 年後(註一)的今年四月,因緣際會(註二),我來到了西夏當年的都城「興慶府」(現今銀川市)。已是江南草長、群鶯亂飛的時節,此處卻仍是獵獵朔風,五攝氏度,雖也艷陽高照。在當地朋友(註三)的陪同下,我來到了位於銀川市西郊的西夏王陵故址,參觀了西夏博物館,走訪西夏第三號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對西夏的了解,我很汗顏。中學時代的歷史課程,只依稀記得大約是以漢文化和中原朝代更替為重心的敘述,沒提西夏。大學時一年的必修課《中國通史》,由於當時教授的偏好,特別著重中國文化史,雖獲益非淺,但西夏又被略過了。然而對西夏的記憶,卻是得自金庸《天龍八部》一書中,那位糊里糊塗娶了西夏公主的小和尚虛竹,還有那位貴為西夏王妃的「逍遙派」蛇蠍美人李秋水。僅止於此,愧之,愧之!

西夏博物館之中庭

西夏博物館之中庭

如今我站在西夏博物館前,幾分陌生,幾分茫然。面對著博物館中庭豎立的巨大石碑,上刻有似曾相識但又全然不懂的方塊文字,想必就是西夏字了。我仔細閱讀了館史簡介,悉心筆記了館內的看板、說明,聆聽了解說員的如簧之舌,我不竟更加迷惘了。偌大的一個帝國,「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註四), 83 萬平方里的幅員,立國 190 年,歷經十代皇帝,它,竟然無史!浩帙繁卷的華夏二十五史,記載了與西夏同時期的大遼、金、南北宋、吐蕃、大理、元蒙,唯獨沒有「大夏」,難道他們不被認同?或是他們早已灰飛煙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歷代這些「馬上得天下」的遊牧民族,以野獸為圖騰,驍勇善戰、來去如風。然其文化底蘊與治國的典章制度,相較於中原漢族的層次,是草莽、原始的,有待教化的。西夏卻不同。他們雖驃悍勇猛,能征善戰,打起仗來全民皆兵,男人提槍上陣,老弱婦孺則隨軍充當後勤(註五);但他們在這當兒也開展了自己的文化。

榆林窟西夏壁畫 – 水月觀音

榆林窟西夏壁畫 – 水月觀音

西夏自李元昊稱帝後,創制了西夏國字(自稱蕃書)通行全國(註六)。同時又因襲北宋建立了官制(註七),接著隨著國內政經的發展,其法律制度也日趨完備了(註八)。在工藝技術方面,他們研製了獨特的冶煉方式(註九)。 二十世紀初在內蒙自治區黑水城出土的各種西夏文物中(註十),包括西夏文的書籍、字典(註十一)、律書、經卷、唐卡(註十二)、錢幣、雕塑、佛像等,再加上敦煌各窟中的大量西夏壁畫:凡此種種,可見西夏帝國的文治武功,足可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

在博物館中,我留意了諸多出土與佛教有關的西夏時期的佛像、明王、法器、經卷、版刻。我不禁狐疑,這樣一個驃悍的民族,東征西討、磨刀霍霍地趕來殺去,怎會和持律守戒的釋家有任何牽連?他們無爭嗎?他們戒殺嗎?他們明心見性了悟得失因果嗎?

哦!是了,我好像懂了。西夏篤信彿教,是因為他們為了開疆闢土而征戰連年,或許是殺戮太重、滿地枯骨,或許是屍橫遍野、狼嗥鬼哭,他們開始對天地畏懼,對亡魂惶恐。於是佛教的適時傳入,便成了他們意念上救贖的依藉。在茫茫大漠中,黃沙滾滾、戰馬陣陣,蕭瑟了西風、殷紅了殘陽,突然一聲梵唱,震撼了他們手中染血的刀槍。於是在烈日當空中,在夕陽斜照下,那袈裟的背影,芒鞋的足跡,加上一陣陣祥和的青磬、木魚和誦經聲,隨著北風的呼嘯,傳入了夜空下曠野中他們征戰的帳篷,漸漸地點化了他們原始蒙塵的初心。攻城掠地、征戰殺伐,與慈悲為懷、普渡眾生,雖不搭調,但在西夏,我猜想,他們似乎得到了對比的協調。

夏、宋好水川之戰形勢圖

夏、宋好水川之戰形勢圖

館中的另外一幅看版,引起了我的好奇,它是「夏宋好水川之戰形勢圖」。夏宋之間戰事頻繁,其中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砦之戰,此三役西夏均取得了大勝。尤其是好水川之戰,宋軍除大將韓琦,尚有羌人譽之為「龍圖老子」的范仲淹大學士坐陣,這位「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的儒將,亦不敵西夏誘敵之計。此役重創宋軍三萬餘人,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集中優勢兵力打迂迴殲滅戰的著名戰役。

出了博物館,我們步向三號王陵遺址。

「前邊的那座山系,就是賀蘭山。」陪同的小宋指著西北方說道。

賀蘭山?是岳武穆《滿江紅》中的賀蘭山?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賀蘭山?但見灰黑色的山勢綿延起伏上百里,似一片寸草不生的石礫山,荒涼、蒼茫。三十年的功名如塵土,八千里路的星月征程。唉!山河難收拾,一腔忠肝熱血,終究是天長路遠魂飛苦,不敵奸佞,壯志難酬,風波亭梟首,埋骨西湖,為後世留下多少浩歎!賀蘭山有知,聽聞了他的悲壯與下場,也會怒髮衝冠吧?

「前面的一大片就是西夏的王陵區了,它在賀蘭山東麓,東西五公里,南北十多公里,總面積約五十多平方公里。1972 年發現的,到目前為止,已挖掘考古證實的,有九座帝陵和二百五十三座陪葬墓,而九座帝陵的排列,呈北斗七星陣勢……」小宋說道。

我走在陵園的石板路上,極目所見,除遠近大大小小的丘塚外,盡為黃土黑礫,不見寸草,天空雖萬里無雲,卻寒風凜冽,若不是還有幾許遊客,偌大的帝王墳場,就更顯得孤獨與蕭瑟了。

「前面第一座為三號陵,葬的是夏景宗元昊,是陵區中最大的一座,面積十萬平方米,陵台(墓塚)高 20 米,由黃土實心『夯』築而成,八面七級。未遭蒙古軍毀壞前的昔日帝陵,壯觀雄偉,肅穆莊嚴。每一座帝陵都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坐北朝南,前有鵲台,東西各一座碑亭,碑亭以北是月城,穿過月城即為內城。……」

是的,歷代帝王誰不勞民傷財為自己修陵?但如今我們所見到的西夏王陵,只是一片荒塚,惟佔地較廣、墳頭較大、易遭盜竊而己。生前轟轟烈烈,死後一抔黃土,耀武揚威雄霸一時,何如敦睦鄰邦澤被後世。黨項族沒了,西夏滅了,只剩下幾座笨拙的、大小不一的帝王墳和陪葬的土丘,在荒漠中。

次日,我們按照既定的行程,從銀川市南下,上午走訪了吳忠市扁擔溝鎮和中衛市沙波頭區。午後上了京藏高速,再轉福銀高速,一路向南往固原市方向急駛,直奔 300 公里外的隆德縣。

路旁新植的白楊樹

路旁新植的白楊樹

寧夏乾旱,沿途極目千里,但見黃沙、黑山,乏善可陳。然每近市鎮鄉集,道旁可見白楊成排,枝葉稀疏。小宋道:「今年上級指示,此地的各機關單位,每人要種樹三棵,綠化寧夏,樹種以耐旱的白楊為主。」共產黨當家,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沒得商量。嗯!效率倒挺好的。

寧夏屬於國定未發達地區,幾條高速路均為「中央撥款」近年新建的,故平坦而筆直。路上車流量少,故我們坐的箱型車,雖已年邁,但仍可以每小時 120 公里的速度,飆向目的地。

車在路上奔馳,人在車上思緒也飛馳。

六盤山

六盤山

……

「前面就是六盤山了。」小宋說道。

「哦~?」我回過神來,好像在那裡聽過這座山名。

「我們現在已轉上 312 國道了,待會兒穿越六盤山隧道後,『拐個彎』就到隆德縣了。六盤山隧道全長 2,385 米,是大西北地區最長的一條公路隧道。」

「2,300 多米?」我嚇了一跳。

「還有,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在六盤山身亡的。」

六盤山南北迤邐二百餘公里,平均海拔高 2,500 米左右。它以磅礡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它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方能到達頂峰,故得名「六盤」。毛先生曾率領工農紅軍長征來過此山,寫下了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十三)。

因六盤山是渭水、涇河的分水嶺,當地流傳著「魏徵夢斬涇河老龍」 和《太平廣記》中的〈柳毅傳書〉等民間神話,傳誦百年。

當年成吉思汗的百萬雄師,以雷霆萬鈞之勢,席捲了歐亞大陸。但他的鐵騎南下五攻西夏卻不能得。盛怒之下,第六次督率大軍御駕親征,卻仍久攻不下;並在圍攻西夏都城「興慶府」時陣前中箭,負傷後移師六盤山休養。孰料不及盈月,一代天驕竟命喪於此。恐亂軍心,遺詔「密不發喪」。然對西夏的遺令,不論降或不降,是「盡屠之」!

於是一場血腥的暴行和滅族的屠殺在黃沙之上展開。戰勝者的狂傲、疲憊、殘酷、喪失人性;戰敗者的被踐踏、凌辱、無助、面對死亡!蒙古大軍用了最原始的野蠻,血洗了西夏,男女老幼、雞犬牲畜一律不留,城池、宮殿、王陵、田舍,全毀;典籍、書卷、文牒、簿冊,化為灰燼。西夏帝國亡了,西夏文化毀了,黨項族沒了,西夏文明在歷史中消逝了。

據史載,成吉思汗在西侵花剌子模的漫長征途中,身邊有位醉心漢化的前金世族耶律楚材相伴,後又從中原請來了「長春真人」丘處機講道。難道儒家的仁恕思想和道家的敬天愛生的修持理念,並未對鐵木真先生啟潛移默化的作用?仍用「盡屠之」對付戰敗的對手!

西湖岳王墓之

西湖岳王墓之

「前面就是隆德縣了。」

「太好了,終於到了。這『拐個彎』可走了好久呀!」我已腰酸背痛。

「哈哈!說慣了,包涵。好水川流經隆德縣北邊,這兒是古戰場。」

是夜,我們下榻在隆德縣山城的旅店。涼夜寂寂,山風颯颯。從旅店二樓的窗口,我北眺好水川,想到了高中時讀的《岳陽樓記》,想到了范仲淹,又想到了那年在西湖岳王廟看到的楹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想到了彎弓射大鵰的一代天驕,想到了稱帝自雄的李元昊,想到了西夏的國亡族滅。……俱已矣!歷史的長河默默流淌,人類的文明代代提升,華夏神州已不再聞種族相殘。遺憾的是,在如今九州大地上的五十六個民族中,獨缺締造西夏的黨項。

【註一】十一世紀初,西夏由藏緬語系的黨項族建立,公元 1038 年李元昊稱帝立國,國號大夏,至 1227 年為元蒙所滅,凡 190 年。因其地理位置在大宋西北,以宋為中心,故稱西夏。唐代末年,黨項族首領拓跋思恭因助唐討伐黃巢之亂有功,獲封夏國公,賜姓李,授定難軍節度使。宋太宗時,國主李繼遷入貢,受賜姓趙。元昊稱帝後,廢李、趙姓,改姓嵬名,稱嵬名元昊
西夏之疆域

西夏之疆域

【註二】周光燦兄和筆者代表石氏基金會前來寧夏考察捐助希望小學。
【註三】寧夏自治區的青基會劉升祥祕書長 和宋健先生。
【註四】西夏鼎盛時期,其疆域包括今寧夏、甘肅、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廣大地區,是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個軍事強國。
【註五】西夏實行兵民合一的軍事制度,所有成年男子,平時從事農牧生產,戰則為士卒。地方軍隊編制仍沿用原來部落組織形式,由部落首領統領本部落兵馬,並設十二監軍司。兵種分:鐵鷂子(重甲騎兵)、步跋子(步兵)、潑喜(炮兵)、擒生軍(戰俘)等。
【註六】西夏立國後,李元昊令大臣野利仁榮創制西夏國字,採用了漢字造字的特點和漢字的偏旁、部首、橫、豎、撇、捺等,演繹成書十二卷。字體方整、筆劃繁複,並通令全國,「凡國中藝文誥牒,盡易蕃書。」於是,西夏字遂成了當地的官方文字,並設立蕃字院(蕃學)和漢字院(太學),使西夏百姓通曉蕃、漢。
西夏文字結構

西夏文字結構


【註七】西夏建國之初,摹仿宋朝建立中央官制,其官分文武班,後又增設總理庶務的「尚書令」。中央職官由黨項人和漢人分別擔任,限於僅由黨項人出任的官職,稱之為「專授蕃職」。
蕃漢合時掌中珠

蕃漢合時掌中珠

【註八】西夏法律方面的文獻,目前已發現的,有《天盛改舊定新律令》、《光定豬年新法》、《貞觀玉鏡法》等。
【註九】西夏製造的兵器,採用冷鍛工藝,堅華光瑩,質地精良。流譽當時的「夏國劍」十分名貴,稱為天下第一劍。
【註十】黑水城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昔為西夏東部的邊關重鎮。1908 年俄羅斯人科玆洛夫曾兩度率隊來此盜挖古物,竊走中華文化遺產上萬宗,此乃繼敦煌藏經洞之後,又一次中華文化資產的浩劫!科玆洛夫所竊走的物件,現存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和俄羅斯國立愛密塔什博物館。
【註十一】1909 年在黑水城出土的一本西夏文、漢文的雙解詞典《蕃漢合時掌中珠》,此字典編於 1190 年。
【註十二】唐卡是用彩緞裝裱懸掛供奉的一種宗教卷軸畫,亦稱唐喀,是藏文的音譯。藏語中唐表示廣袤無邊;卡為補白。
藏傳佛教的唐卡

藏傳佛教的唐卡

【註十三】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