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居皖南宣城。1937 年 9 月,祖居房屋庭園在日機轟炸中盡毀。在轟炸前一個月,宣城已瀕於危急。家父已先期趕赴皖北組織民間抗日武裝,後又至重慶《文化工作委員會》作對敵宣傳工作。所以當時只有母親和姑媽帶著我年幼的哥哥倉皇出走避難,先至皖北我外公家暫住,後又長途跋涉去四川。我即出生於去四川途中的霍山半山腰一個名叫龍井沖的小山村,出生後數日即乘擔架和獨輪手推車上路,缺食少醫,備受艱苦。
我姑媽史佩瑜(1907–1993),字小石,一生待我如子,我十一歲之前未能進學校,都是姑媽教我讀書。姑媽幼承家教,耽於舊學,工詩詞。今夜中秋,讀姑媽抗戰時期詩詞遺作,依稀回憶起幼年隨家流徙的歲月以及姑媽的慈祥面容,幾度向壁欷歔。
今天的老年朋友們在八年抗戰中具體經歷雖各有不同,但主觀感受一定都是相同的。我寫此文不僅是為了抒發個人情緒 ,也是希望在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喚起老年朋友們的情感共鳴。
七十多年前的這份詩稿,或許也可看作一件「歷史文物」吧。 現選擇數篇於下(楷體字均為詩稿原文),並在有關篇章前對寫作背景略作解釋。
壹﹒宣城遭轟炸前夕,母親和姑媽攜我哥哥(當時我尚未出世)倉皇逃難至皖北我外公家。從蕪湖過長江,因人多船少,不少難民墮入滾滾波濤。敬亭山和宛水(即宛溪河)都可作為宣城的標誌。
誌國難七絕十首
(1937 年季冬作于皖北楊葆青姻伯家)
一
蘆溝炮響震三軍,永定河邊起戰爭,
壯士不堪城下辱,拼將熱血爭生存。
二
國恥多端積有年,全民激憤戰聲喧,
紛紛請願同仇愾,共挽危亡慨助捐。
三
平津淪陷失機多,輕信和平共賊謀,
翻手為雲覆為雨,漢奸喪格倒金戈。
四
槍林彈雨冒烽煙,忠勇兒郎浴血前,
馬革裹屍悲壯骨,雞鳴起舞著先鞭。
五
敵機殘酷肆猖狂,燬炸無分前後方,
廬舍為墟焦土赤,生靈塗炭震穹蒼。
六
江水滔滔白露寒,難民爭上渡生船,
慈航苦少徒興歎,失足波濤未忍看。
七
山河歷劫失精神,鼙鼓生塵花鳥驚,
宛水嗚咽仇倭寇,敬亭黯淡怨夷征。
八
國破家亡何所歸,分崩離析總酸悲,
白楊蕭草無人管,夢到江南醒卻非。
九
戎馬倥傯喚奈何,時艱無補愧懷多,
但祈天意垂華胄,有日旋乾奏凱歌。
十
歷暑經寒難裏過,愁中歲月苦消磨,
茫茫家國無窮感,聊作哀詞哭當歌。
貳﹒離別江南,繫念故鄉親友,特別是臨行倉皇,姑媽未及將兩個年幼的妹妹帶出,更是時刻牽念。
憶江南詞四闋
(1937 年冬寫於皖北楊姻伯家中)
一
別離摻,汽笛斷魂時,一霎山河成幻影,
行人哽咽杜鵑啼,愁緒逐飛絲。
二
焦土戰,玉石悉摧殘,鐵鳥訇訇施暴虐,
難民載道歷饑寒,爭上渡生船。
三
空繫念,消息沉沉斷,家破流離嗟失所,
情牽小妹意難安,何日慶重完。
四
憶江南,夢繞務農山,寂寞先塋誰祭掃,
傷心風雪夜漫漫,歲暮感天寒。
叁﹒數月後姑媽和母親帶我哥哥離開我外公家去四川, 臨別依依。從此若離群之雁,行止無定,迢迢前路難卜。我即出生於去四川途中的一個小山村。
七絕五首
(1938 年仲春從皖北楊姻伯處去六安途中感作)
一
欲行不捨欲留難,忍上征程淚獨彈,
回首送行人不見,和風柳絮逐團團。
二
骨肉東西百感生,荊天棘地泣離群,
傷心最是陽關道,阿叔叮嚀老淚傾。
三
離離芳草送愁人,僕僕風麈午日蒸,
茅店偏逢連夜雨,憂心不寐數更聲。
四
本是林泉自在身,卻教浪跡比青萍,
韶華改變全非昔,涉歷艱辛無限程。
五
柳色青青麥穗黃,秧針蔥綠滿塵芳,
問誰賞此春光好,應許群蛙鳴草塘。
肆﹒1940 年初,母親、姑媽帶我哥哥和襁褓中的我,一路歷盡艱辛,輾轉到達成都,終於和我父親團聚。聞我三叔祖之子在逃難途中不堪勞累而早逝,姑媽傷心不已。
哭殿英二弟七絕三首
(1940 年中秋晚寫於四川成都)
一
六安一別各東西,三載天涯常繫思,
詎料生離成永訣,白頭叔嬸寄哀詞。
二
自幼聰明穎慧資,先君鐘愛課書詩,
廿年手足敦雍睦,猶記推梨讓果時。
三
連年拂逆抱長憂,一病難醫志未酬,
哭弟千行珠斷線,不知今夕是中秋。
伍﹒1941 年初,父親因健康出現問題,有回皖南山區養息之意,遂讓我母親、姑媽帶我們兄弟三人(我弟弟剛出生不久)先行。一年後,父親離開重慶 「文化工作委員會」到達皖南屯溪與我們會合,並從宣城接回兩個年幼的妹妹。從此,我們全家八口人,深居於林竹茂密的皖南山區近四載。
感懷七絕三首
(1942 年孟冬寫於安徽屯溪)
一
一雙小妹慶重完,悲喜交加感萬端,
追昔撫今疑是夢,可憐心膽俱摧殘。
二
物價高騰百尺竿,饑黎掙扎愈艱難,
為謀升斗權生計,餬口猶然不免寒。
三
生不逢辰命坎坷,復罹亂世會干戈,
久經磨練成鋼質,修養還須多讀書。
陸﹒抗戰勝利,萬民歡騰。
誌抗戰勝利七絕六首
(1945 年日本投降,寫於宣城西鄉龔表奶奶家中)
一
實現和平消息傳,一聲勝利萬民歡,
八年流盡征人血,掙得山河領土完。
二
青天白日展光明,爆竹聲喧喜色盈,
氣象煥然高采烈,歡欣鼓舞太平春。
三
抗戰軍興整八年,長期艱苦歷千千,
齊心禦侮賴群力,接受投降奏凱旋。
四
委座提防戰勝驕,諄諄誡諭告同胞,
試翻歷史從頭看,得失分明信念昭。
五
古來征戰幾人還,魂魄歸來日月寒,
幾處悲哀殘骨肉,幾家歡喜慶團圞。
六
八載飄萍痛折磨,一朝喜見太平歌,
牢騷啼笑皆非是,劫後餘生感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