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三星堆及權杖文字漫淡

三星堆及權杖文字漫淡

三星堆遺址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成都平原的廣漢。1929 年春,當地農民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三星堆文明逐漸顯現於世。

1980 年發掘的遺址,是一座城,東城牆長一千一百米,南牆一百八十米,西牆六百米,為人工夯築而成,建造年代約為商代早期。

1986 年發掘了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年代在商末周初,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有罍、尊、盤、戈等,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二點六二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表達了蜀人崇拜的人物形象。

青銅面具

青銅面具

此縱目面具,寬一點三八米,有專家說為蜀王蠶叢,一雙向前突出的螃蟹眼,或是蠶叢形象的描繪。

青銅大立人

此青銅立人,高二點六二米,有專家解說為黃帝,是蜀人的祖先,或是黃帝形象的描繪。

青銅立人像

青銅神樹像

青銅神樹

此青銅神樹,高三點九六米,樹上九枝,枝上立鳥棲息,枝下碩果勾垂,樹杆旁有一龍援樹而下,專家解說它是古代扶桑神話的具體形象。

流光溢彩金杖

這根金杖,長一百四十二釐米,直徑二點三釐米,重七百多克。

流光溢彩金杖

最後我們來談談三星堆權杖上的圖案文字。

三星堆出土的權杖,權杖上包著黃金。出土時權杖的木杆,已經腐朽無存,包裹權杖的黃金,金燦燦依然如故。黃金權杖上刻寫著這的圖案,考古專家釋為「魚鳧王」三個字。見圖。

黃金權杖上刻寫著的圖案 —— 魚鳧王

三星堆也出現了一些類似文字的符號在出土的貝殼與玉器上。

我們把這線描圖案再清晰地看一下:

貝殼上的符號

玉器上的符號

三星堆這批文物考定時代在商代晚期。商代晚期,中原也有類似的文字,叫「族徽文」。當時的商代已經在使用成熟文字,如甲骨文、商代晚期金文。商代晚期金文已經在寫內容完整的記敘文了。但「族徽文」還在使用。

我們把三星堆圖案與商代族徽文作一比較:

:魚和中原的寫法差不多,在商代、西周早期中原銅器上的「魚」,都是這個寫法。

:本是指魚鷹,捕魚的鳥類,各地的魚鷹形態不同,描寫也會有所差異。

:這個字,與中原的王差別很大。中原的「王」從鉞演化而來,表示權威。三星堆的「王」,描寫王冠以顯示地位。而中原的帝王,王冠並不這樣。三星堆的王冠,與中原王冠有點不同。

三星堆圖案與商代族徽文比較

關於魚鳧王

古蜀文明距今五千年至三千年。對於古蜀王國記載的史料主要來源於西漢揚雄的《蜀王本紀》和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這兩冊古籍距古蜀王國上千年,記載神話色彩較濃。雖然真實性、準確性存疑,但仍是記錄古蜀文明最有價值的史料。

古蜀王國歷史,經歷了五個王朝︰

蠶叢王朝(與黃帝同時期):蜀王蠶叢,創立了古蜀國,相傳他教授人民養蠶技術。最初的「蜀」字,指的就是野桑蠶。

柏灌王朝(約夏代):蜀王柏灌,相傳他教授人民農業種植技術。

魚鳧王朝(約商代):蜀王魚鳧,相傳他征戰拓土,教人民捕魚技術。

杜宇王朝(約西周——西元前 666):蜀王杜宇(望帝),他發展生產,蜀地走上富足之路。

開明王朝(西元前 666——前 316):蜀王(蜀侯)有十五位,開明王朝壘山治水,比同「大禹治水」。

魚鳧王,應指魚鳧王朝的蜀王,時代應在商代晚期,「魚鳧王」不是一個王,應是多個蜀王,只不過時代遙遠,記載模糊罷了。

所以,三星堆使用圖形文字,可以說和中原文字同宗同法,是黃帝時期文字在蜀地發展的分支。

從三星堆的權杖、王冠形態來看,受一點西來文化的影響也是有可能的。(以上文章圖片截至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