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基金會從去年十月開始,每週星期一上午主辦書法系列講座,弘揚中國文化。在孫禮傑先生主持下,介紹了篆書、隸書、楷書及行草等書體後,基金會執行長石賡先生也主持講述了古代兩位對藝術有貢獻的皇帝之一的宋徽宗。公元 1101 年,宋徽宗即位,在位二十五年,鍾情書畫藝術,而荒廢政事,國力日衰,以致與繼位的欽宗,同被北方金人擄去,實是當時社稷不幸。他沒有蓋世的文治武功,但他文學藝術的成就,詩詞書畫留存至今,亦算是名垂青史,屬另類皇帝。
另一位是公元 975 年南唐的李後主,雖被宋消滅,但李後主文學的詞,留存至今,成了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藝術及文學卓越的君主。宋徽宗在書體上創出了獨特風格的瘦金體,他書畫上的修養,當時是被群臣所公認有登峰造極境界,無可爭議。這實和他個人的生長環境有關,自小即受教於最優秀國學教師,亦即國師,但部分亦歸功於他個人的天分和興趣。而更重要地是自己的勤奮努力,沒有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宮廷內聲色犬馬等放蕩生活所影響,只惜未能在經國濟世的方向鑽研而已。宋徽宗亦自知個人藝術的成就,希望能自創一格,永垂丹冊。古往今來,多少藝術家無不夢寐以求,亦是如比。
在中國書法領域中,歷史上公認的書法大家為東晉時王羲之。書法至唐朝更因太宗重視而趨頂盛,人才輩出,成了後來書體大家有歐陽詢的歐體,顏真卿的顏體,柳公權的柳體,留傳至今。千餘年下來,歷代多少善於書法的文士,在極高的水平上,各有優點風格,難分軒輊。互相推崇讚譽有之,但無人敢稱可超越上述書家,此固然修養上謙恭心態,但如真有自負而囂張者,必招至其他士人之鄙視或批評。故此,王、歐、顏、柳書體,在藝術上的地位,沒有動搖,為後世學書楷模。
宋徽宗的創作,是破天荒的創舉,當時任何文士是不會的,否則在社會或同儕間會背負標新立異名聲。唯獨徽宗異想天開,即使將此創意,下問於近臣,亦無人敢作負面批評。故此,徽宗在毫無約束的環境下,自由思考創新。在書法領域中,多少的前人已創出了各種公認的有名字體,創新實在並不容易。徽宗創出此消瘦字體,極可能在群臣之前亦自稱其體為瘦體,優雅點是瘦如竹枝或竹葉,坦白點是瘦骨嶙峋。臣子中要如何稱呼皇上這個創作的新字體,相信當時是會難倒很多飽學群臣。「瘦金」名稱,可能出自徽宗欽定,亦可能向群臣徵名,但事實是誰也不敢代為定名。一個壞名,皇上不悅,個人永不升遷事小,以後若是皇室變臉,則有欺君之罪,粉身碎骨,抄家滅族都有可能。群臣在朝廷上應對,應都是爐火純青。最後必有人想到皇室的金枝玉葉,提出此名,瘦金體遂成為朝臣共識,成了對皇上創作的讚美詞。皇上的瘦金體,出自群臣之口,那是給徽宗內心最難得的逢迎之詞了。
瘦金體應是當時以至近代,一個不同於他體風格的獨特創作。其後千餘年中所出現的無數書法家中,成名的如黃庭堅、董其昌、金農、鄭板橋等,無不想在書法上別創風格,但仍無法創造出傳世書體。金農的「漆書」,鄭板橋所寫有橫幅 《難得糊塗》,都是在篆書及隸書上演變的創作。近代書法家,亦無人敢稱超越古代書家,但仍有人不斷求新創作,有抽象及童體等創意作品。到目前為止,瘦金體應是書法中最後一個完整創作書體。徽宗曾稱他的創作為瘦金書,書與體意義上不盡相同,書者較廣而全面,如篆書,隸書等,體者則較窄,包括個人,如歐體、柳體。
最後,簡敏廉先生示範書寫瘦金體。簡年青時成長於香港,畢業於香港英皇書院,中、英文造詣極深。退休後,參加苗必達耆英中心書法班,怡情養性。示範中,筆者戲稱他為灣區瘦金體第一人。實際上灣區有不少耆英練習書法,但專注瘦金體則不多,書法同好中書寫瘦金體者聊聊可數,極少遇到,故此戲稱,亦不遠矣。閒談中寫來,盼能拋磚引玉,茶餘飯後,增加聊天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