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有福方讀書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這是兒時家中書房所貼的春聯。亦先父特以此勉勵我們應知上進,以讀書為樂之意也。故我印象始終深刻,而亦以之為畢生之座右銘。

要說能夠安心讀書,乃是有福之人,是一點也不錯的。想現時一般學子,有安定的生活,有父母的悉心供給,按部就班地隨年齡而步步向學。入完善的學校、學府,享受著美化的校園,及應有盡有的科學設施,在大圖書館中任所浸淫,是何等的幸運。比諸我們老一代,在戰亂中成長,幾盡流離失所。或為環境所迫,或生活逼人,而中途失學者有之。無法安定、無書可讀者,更不知有多少。與之相比,真是形同天壤。這有福與無福,豈不是恰切對比的最佳明證。不過真正能為讀書而讀書,以讀書為樂,得書中之趣者,與老一輩相比,則並不能成正比例。

在青少年中,得享優良教育,正規就學者,卻以讀書為苦事者,並不在少數。視之為畏途,而勉為其難的,也不見得視有書可讀為所得之福,說不定還不得已而為之呢!這也就是所謂的「人在福中不知福了」。

不過這也是智短年少的通病,想自己當年還不是如此。家中分明滿樓的書櫃,多少父親珍藏的善本線裝書,卻不知道去翻看閱讀。待戰亂父喪,才稍稍開竅想涉獵,卻已來不及了。不管怎樣,在那些艱辛的歲月裡,唯一足以予我以慰藉的,亦莫過於閱讀。只要有空,就總臨窗憑桌,攤開書本。那時樓上的藏書,已泰半被劫掠一空,案頭只有一本不知何時購得的《鄭板橋全集》,一本《唐詩三百首》,再就是劫後僅存的一部《聊齋誌異》,另還有些陸續借來的翻譯小說之類。前者顛來倒去的不知讀過多少遍,而小說則每每不自禁地沉迷於故事情節裏,夠一陣咀嚼的。由於心靈上有了這份寄託,對許多拂逆的過程,都能隱忍、或淡泊視之的堅強度過。不曾因此而磨滅了意志、或打擊了心智。我多年來都覺得這是拜書本所賜,而愈發熱愛書本,以之為第一興趣。

因而對「有福方讀書」這句格言,也彷彿更得到了一種印證。能夠從書本中得到些許的裨益,豈非正是因讀書而得福,不是嗎?好的讀物,文字優美,是令人受用不盡的。而其中的啟發,幽默雋智,在意境的高超處,或予人以豁然開朗的徹悟;或予人以會心的微笑,更至於有拍案叫絕的衝動,這都能使人忘懷一切,而達到趣味的高峰。從前形容書呆子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事實上又何止於此呢,應該是超過何止千百倍啊!自覺選上以讀書為興趣者,才真正是幸運有福之人。可惜吾少年失學,讀得太淺、太少,祇不過抱著「好書不厭百回讀」的原則,雖然能夠閱讀到的書並不多,但卻也因多次的領略而不無心得,也時常能夠樂在其中。

歷年以來,我尋求新知是不曾間斷的,好的文藝作品,只要得到機緣就不會放過。但也慨嘆於新文藝創作中的良莠不齊,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更不乏有離經叛道之作。或許其足以迎合社會一般低級趣味的心理,卻也使社會風氣愈見其低俗不文。

無可否認的,科學的發達昌明,使一切流於機械化、效率化,講求的是利益之得失。文學因而被打入冷宮,甚至被視為落伍,這似乎也是整個時勢的使然。可是當人們遠離了文學,其也必輕忽了道德的情操,至於品格的修養則更談不到。這如何不使世風日下呢?雖然這是大勢所趨,見怪不怪,但總不能不為下一代的子孫輩們扼腕。每當看著青壯代對那些一閃即逝的映象而樂此不疲時,便從心底替他們可惜。可惜他們未曾領略到我們這一代所曾吸收到的那些幽遠、深湛又趣逸無窮的優美文字中的趣味,以及若干意義不凡的讀物。

其實要說今日書籍的數量,正也千百倍於從前,閱覽的空間更是無處不存在。圖書館的普遍與內容包羅萬象,又何嘗是過去所能想像的。城市中的大小書店林立,讀物也不斷推陳出新,再加上電腦的傳播,只要有心想讀書的人,是隨時可以讀到想讀的書的。這種科技時代的運作,對吾輩老朽來說,已是望塵莫及,僅有羨慕的份兒。但如何能善加利用,加以選擇,這需要相當的智慧。故眼見博學新作的學者,正蓬勃不斷地出現,這是值得讚賞慶幸的事。相對的,若干偏離正道、走火入魔,因此而誨盜誨淫,或為聲色反誤入歧途的,就更令人痛惜了。

老眼昏花,尚且不肯放下書本,亦唯憑書本,聊遣志懷之餘,不禁感觸頻添,遂塗寫此文,以申積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