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網上文字版

老年夫妻的「怪圈」

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世界日報》家園版刊登了一篇《老伴,老伴》的文章,寫得生動實在,轉錄如下:

「雙居老人常『磕磕碰碰』的情況,可說十對老人中有七、八對如此。我雖非社會工作者,沒做過普查,但周遭朋友來自五湖四海,還有一位至親的工作,是與美國老人打交道,從她口中得悉,老美的高齡人口也不乏『口角之爭』。看來,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句話說得不錯。當『老女人』聚在一塊兒,他們大多在說『老男人』固執,不通情理,不聽勸;『老男人』的圈子議論最多的則是老伴嘮叨,當他們是永遠畢不了業的小學生,管得太多之類。」

「其實老夫妻彼此如同左右手,左手提物累了,右手會接過來;右手受傷,也不用呼救,左手就會伸去相助。」

「但不管共同生活多久,人都在改變,年輕時和退休前雙方有各自的工作,下班回來各訴工作點滴,話題多,二人相處時間少,沒太多時間鬥嘴。如今,朝夕相視,面對的都是生活中的瑣事,你要這樣,我要那樣,意見相左,做法相悖,於是戰火紛起。」

「今年夏天剛洗地毯不久,上頭就沾了污點。老伴他硬要用『玻璃清潔劑』去污,老太太我不以為然。一個說:『都是清潔劑,試試又何妨?』另一個卻說:『專劑專用,否則為何廠商要分製各種不同用途的清潔劑呢?』諸如此類的鬥嘴情事太多,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說實話,『老男人』多半固執,自尊心特強,就怕別人說。即使不經意的一句話,只要與他的想法相左,都會觸動其『超自尊』神經,更別說『逆耳之言』了!有時出於由衷的規勸,竟成了冷戰的導火線。」

「『老女人』多半要求老伴所為合乎己願,但這是絕不可能的!雙方都有自己的毛病和缺點。回頭想想,又何必為小事傷和氣。人生幾何,相互至今實屬不易,更應各自多珍惜。」

「老夫婦正如一『人』字,一撇一捺。有撇無捺不成『人』,有捺無撇亦非『人』。唯有二者合一,方能圓滿。願所有老夫婦,一撇一捺皆到位,並肩攜手,同心協力,共同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讀了這篇文章,感觸很深。我和老伴是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老夫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我們關心對方,尊重對方,彼此從不口出惡言。我們家是和諧的、美滿的。但,為什麼不是「最美滿」的呢?這是因為還沒達到那樣的高水平。年輕時,我們都忙於教學,很少單獨相處。就這樣,從工作到退休,從國內到國外,從灰黑髮到滿頭銀髮。人,漸漸地起了某些變化。溫順賢惠的太太,也漸漸變得嘮嘮叨叨了,我也變成了脾氣暴躁的老頭。我們生活中雖不曾大吵大鬧,但也不免磕磕碰碰。這和過去的融洽體貼相距太遠,為什麼呢?我們也都大惑不解……

我想人過了更年期之後,生理、心理都會發生某些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本身很難察覺。君不見,在菜市場上跟攤主大聲爭吵討價還價的,多是老太太們,有幾個是年輕姑娘?在臺階上抽著煙袋大聲呵斥人的,多是老頭兒,有幾個是年輕小伙?這類司空見慣的現象,不正說明了年齡的老化對人產生著不可抗拒的影響嗎?

這是一個看不見的「怪圈」!

當然,它因人而異。有的夫妻越老越恩愛,什麼事都替對方著想,不是指導他、糾正他,而是安慰他、鼓勵他。這樣,彼此心裏都很滿足、愉快,自然就「鶼鰈情深」了。但是,很多老夫妻總認為自己時刻都在為對方著想,卻不被領情,反怪自己囉嗦。這樣,夫妻間特有的那種柔情,便日漸淡化了。

如果,我們能認識這個「怪圈」,衝出這個「怪圈」,我們就能擺脫它的影響,破除它的魔咒。

幸福美好的晚年,就在這一瞬間!